首页 理论教育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向医生)也考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CT诊断: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一定特征性,瘤体通常较大,多数直径为3~5.5cm,个别可达10cm以上。除有明确浸润及转移外,CT无法判断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较大时可推挤肾脏下移,但对肾盂、肾盏形态影响小。

【临床资料】 女性,33岁。2年前无诱因反复出现头痛,为搏动性头痛,每次持续10~20min,伴恶心呕吐;1年前起伴心悸。血压:166/113mmHg(22.1/15.1kPa)CT检查见图5-14。

图5-14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a.平扫;b.静脉期;c.实质期

【影像所见】 左侧肾上腺区可见一5cm×5cm大小球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其内有多个小片状低密度区,胰腺后缘及肾前缘受压,肿块与肾脏间隙清楚。增强扫描肿块有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

【网站会员发言】

①胰腺下左侧肾前上方的一个块状病变,大部边界清楚,但与胰腺的脂肪间隙不清,并压迫胰腺发生移位;②病变的密度不均匀,有囊性变或囊存在,并表现为与水样密度相当的密度改变;③增强时瘤体有明显的强化,但低密度区未见强化;④右侧肾上腺未见显示。考虑:左侧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 (pgs-001)

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巨大类圆形实性肿块影,内有多个小片状低密度区。胰腺受压前移。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坏死区无强化,并显示有部分分隔。意见: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向医生)

也考虑肾上腺嗜铬(GE)细胞瘤。①临床高血压;②肿块影较大,直径为5~6cm,内可见囊变;③实质部分明显强化;④无恶性征象。 (quanzhang)

【最后诊断】 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证实)。

【点评】 体内含嗜铬组织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嗜铬细胞瘤,但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占初诊高血压患者的0.1%~0.5%。

CT诊断:嗜铬细胞瘤CT表现具一定特征性,瘤体通常较大,多数直径为3~5.5cm,个别可达10cm以上。肿瘤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密度可均一,特别是小肿瘤,易误诊为肾上腺腺瘤。近半数肿瘤密度不一,内有单一或多发低密度区,这种低密度区代表陈旧性出血、坏死和囊变。本例有此征象。少数肿瘤的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线样钙化,本病例未出现此征象。CT增强扫描中,均一肿瘤、中心有低密度区肿瘤的周边部分及分隔通常明显强化。除有明确浸润及转移外,CT无法判断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

与肾肿瘤鉴别的关键在于定位。肾肿瘤位于肾内,与肾实质无明显分界,常直接压迫肾盏、肾盂,使之变形、移位,常伴有肾形态的改变,同侧肾上腺可正常显示,增强后实质部分可明显强化。嗜铬细胞瘤较大时可推挤肾脏下移,但对肾盂、肾盏形态影响小。另外MRI及CT图像的多层重组对其鉴别有一定帮助。

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属无功能性良性肿瘤,其边缘清楚、规则,密度低而不均匀,可见脂肪密度夹杂条状、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其脂肪组织较成熟,故脂肪密度低是其特征。其他应与肾上腺无功能性腺瘤、肾上腺囊肿等鉴别。

【启迪】 本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肿块位于肾上腺;②肿块较大,其内有坏死组织,但无脂肪组织;③肿块实性部分有明显增强;④临床有高血压。综合以上几点是能够得出正确诊断的。

病例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CT室 翁志蓬 提供

网站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270&page=1

(向子云 翁志蓬 刘克昌)

参考文献

1李冠武,徐 铮,彭屹峰.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放射学实践,2006,21(3):284—286

2石木兰,韦嘉湖,王正颜.肿瘤影像诊断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36—239

3郭俊渊.现代腹部影像诊断学(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81—9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