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 男性,35岁。3年前开始出现头额部隐痛、头晕、乏力等不适,与运动无关。且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开始服用拜欣同治疗,血压控制欠佳,高时可达160/100mmHg(21.3/13.3kPa)。入院前患者多次测电解质,发现血K+明显偏低,最低时为1.95mmol/L。
实验室检查:K+3.09mmol/L(正常值3.5~5.5mmol/L),Na+148mmol/L,Cl-103mmol/L,Ca2+2.39mmol/L。醛固酮:1.15nmol/L(正常值0.02~0.40nmol/L),血管紧张素(-),肾素活性(-),皮质醇(-)。
CT检查见图5-15。
图5-15 肾上腺皮质腺瘤
a.平扫;b.皮质早期;c.皮质晚期;d.实质期
【影像所见】 右侧肾上腺内见卵圆形低密度结节影,大小为1.2cm×1.5cm,边界清,内密度均匀,CT值为1.86HU。注射造影剂后未见明显强化。左侧肾上腺呈“人”字形,形态大小正常,密度均匀。
【网站会员发言】
本例特点:右侧肾上腺内卵圆形小结节影<2.0cm,呈低密度,边缘清楚,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对侧肾上腺形态正常,临床上有高血压、低血钾、高醛固酮,符合典型醛固酮瘤的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占原发性皮质醛固酮增多症的90%左右,典型临床表现是高血压、低血钾、钠潴留及酸碱失衡。CT诊断要点:①多为圆形或者卵圆形,直径多<2cm,其边缘光滑、锐利;②多数腺瘤含有脂类成分,CT示肿瘤呈小的网格状低密度肿块,CT值为水密度,部分可为负值,少数表现为等密度,但很少钙化;③一般不强化或者轻度强化;④常有腺瘤同侧或者对侧肾上腺轻度萎缩。 (zhanyong)
【最后诊断】 入院后行“腹腔镜下右侧肾上腺肿瘤摘除术”。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少数瘤细胞核较大,染色质粗,有明显核仁,但核分裂很少。免疫组化:CK(+),CgA(+),SYN(+),Vimention(-),EMA(-),CEA(-)。术后第2天查血压:115/80mmHg(15.3/10.7kPa),血K+3.93mmol/L;术后第5天查血压:128/79mmHg(17.1/10.5kPa),血K+4.10mmol/L。
【点评】 肾上腺皮质腺瘤是肾上腺常见的疾病,包括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皮质醇增多症腺瘤及无功能性腺瘤,前两者称为功能性皮质腺瘤,特点均有内分泌功能。醛固酮增多症腺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以高血压、高钠、低钾为主要临床症状,一般瘤体较小,强化较轻。皮质醇增多症:腺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囊状带,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表现为肥胖、满月脸、多毛、高血压,瘤体较大。功能性皮质腺瘤:实验室检查均为阳性。
CT扫描是目前检查肾上腺疾病首选良好的影像手段,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准确率为96%,高于B超和MRI,是一种非创伤性、安全迅速又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其主要表现有为肾上腺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肿块影,可有分叶状的边缘,瘤体大小不等。瘤体的密度取决于其含脂肪成分的多少,一般密度均匀稍低于肌肉,CT值为4~16HU,也可为水样密度或更低。瘤体偶见有钙化。巨大的腺瘤,中央区可有坏死囊变或出血等表现。但其包膜完整,生长缓慢,无侵蚀性生长的表现。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亦可无明显强化。
醛固酮腺瘤的CT特点是:①肿块较小,直径为0.8~2cm。②密度低,CT值均在10HU以下,甚至为负值。原因与大部分腺瘤细胞质内充满类脂颗粒或空泡有关。③轻度强化或无强化。④可有部分包膜。⑤对侧腺体均正常,这些典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可提示醛固酮腺瘤的诊断。由于其密度低,无明显强化,与结节性增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皮质醇腺瘤CT特点是:①中等大小,为2.5~3.5cm;②稍低密度,CT值为20~48HU;③轻至中度强化,增强后CT值70HU以下;④对侧腺体萎缩;⑤部分病例可有包膜。无功能性腺瘤的CT表现与皮质醇腺瘤类似,与醛固酮腺瘤较易鉴别。
【启迪】 本例诊断为醛固酮腺瘤有以下几个依据:①右侧肾上腺内结节病灶小、密度低;②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③左侧肾上腺显示正常;④临床上有高血压、高血钠、低血钾、高醛固酮。
病例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CT室 翁志蓬 提供
网站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28&view_id=9831
(向子云 翁志蓬 刘克昌)
参考文献
1段闽江,胡晓林,赵 东.肾上腺皮质腺瘤和恶性转移瘤CT诊断与评价(附66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83—1285
2吴爱兰,韩 萍,史河水,等.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附40例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1):8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