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天赋体质的差别对人进行分类,中医学可说是最早的,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灵枢·通天》首先按人秉阴阳气的多寡,将体质分做五大类型:曰太阴之人,曰少阴之人,曰太阳之人,曰少阳之人,曰阴阳和平之人。这样对体质分类的依据,是古人通过多年由表及里细致地观察和分析,逐渐总结出来的。它指出:太阴之人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乃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少阴之人清然窃然,行而似伏,多阴少阳,血易脱,气易败;太阳之人轩轩储储,反身折腘,多阳而少阴;少阳之人,立则好仰,行则好摇,两臂两肘,常出于背,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阴阳和平之人,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暶暶然,豆豆然,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说明观察人体的形态、活动,进而及于内在阴阳气血盛衰的分析,是分类体质类型的主要依据。这种以表知里的方法,正如《灵枢·外揣》所说:“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不失阴阳也。”也就是说,掌握了阴阳这一方法论,体内的阴阳盛衰,便可以从形态观察出来,它是无从掩蔽的。
为什么中医学一定要分析人的体质呢?主要还是为辨证论治服务,因体质不同,虽同一病因,而病变各异,病证悬殊,立法施治亦大不相同。所以《灵枢·五变》指出:肉不坚,腠理踈,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亦正由于人的体质有阴阳多寡之不同,治疗亦大有区别,《灵枢·通天》提出:治太阴之人“不之疾泻,不能移之”;治少阴之人“必审调之”;治太阳之人“无脱其阴,而泻其阳”;治少阳之人“实阴而虚阳”;治阴阳和平之人,则“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其容仪,审有余不足”。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37)依据人体内各种液体的不同比率,将气质分成4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郁抑质、黏液质,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医学和希波克拉底都用天赋生理特质确定体质类型,包含着唯物主义合理因素,因为根据现代心理学,气质一般是指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先天因素起很大作用。而中医学更以朴素辩证法为指导,从分析阴阳矛盾说明体质差异和不同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又超出了希波克拉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学出于诊疗学的需要,力图根据自然界的阴阳五行对人的天赋体质分类型,在医学科学发展上是一个创造,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
这本《中医体质学说》的作者,在《灵枢》有关体质分类诸篇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知识以及临床实践,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强调异病之所以同治,同病之所以异治,虽云决定于证,但就证的本质而言,仍关系于体质之有所不同。这些见解,无论于体质学说之研究,于临床辨证论治的运用,都是很有意义的。爰弁数言于其端,略述予之所见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