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与复苏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它的上升初期,由于许多危重孕妇及胎儿迅速分娩而显著减少了死胎、死产和新生儿窒息,使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章结合我国现行新生儿复苏方案和新流程图,侧重谈谈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其复苏的特点及有关技术要领。逢多胎剖宫产,往往是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此时要估计到数个新生儿会同一时间发生窒息而均需要处理和复苏,因此事先在人力和复苏器具上都应按胎数予以充分准备,不可草率从事。

国外剖宫产率上升的迅速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已趋于稳定,而20世纪90年代则逐步下降。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提出的目标是要将剖宫产率降到15%以下。挪威、英国及瑞典等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在15%以下,日本仅为7%~8%。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起剖宫产率开始逐年上升。在它的上升初期,由于许多危重孕妇及胎儿迅速分娩而显著减少了死胎、死产和新生儿窒息,使围生儿病死率明显下降。但随着剖宫产率的继续上升(甚至有的医院可达50%以上)而围生儿病死率却并不相应降低。须知围生儿病死率尤其新生儿病死率下降,不是单靠增加剖宫产所能奏效的,而是围生保健、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正确处理,以及新生儿医学发展的共同结果。相反,正是因为剖宫产存在不正常增多的趋势,必然使得相当一部分婴儿本应安然无恙地自然分娩却被迫接受了剖宫产,不仅给母婴双方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因素,更给初生儿增加了窒息发生的可能及其一系列后续问题,例如有报道自然产新生儿窒息率3.8%,剖宫产却为4.6%,有极显著差异(P<0.01),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的。本章结合我国现行新生儿复苏方案和新流程图,侧重谈谈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其复苏的特点及有关技术要领。

一、剖宫产为什么容易引起新生儿窒息

主要是由于胎儿肺内液体潴留。胎儿肺内液体来源于呼吸道的细胞,分娩发动时液体分泌即停止,此时胎儿肺泡内约含30ml/kg的液体。阴道分娩时由于产道挤压及儿茶酚胺调节作用使胎儿呼吸道内液体的1/3~2/3被挤出,但剖宫产分娩的胎儿缺乏这种过程,没有经过产道挤压,肺内液体无法迅速排除,出生后窒息的机会就会增多。剖宫产后多数足月儿呼吸立即开始,能顺利吸收所有肺部液体,但也有相当比例不能及时吸收,则可发生窒息,尤其是临产前剖宫产者,未发生过正规宫缩,极易影响肺内液体的排出和生后呼吸启动。有时出生时即使新生儿情况良好,Apgar评分不低,但转眼转为抑制或窒息状态,评分迅速下降,发生“剖宫产儿综合征”,习惯上称为“倒评分”,常令人措手不及,抢救困难,甚至造成死亡。再者,剖宫产时往往也存在明显或隐伏的高危因素,例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胎动减少、胎心异常、胎胎输血、胎膜早破、脐带扭转、脐带脱垂、头盆不称、骨盆狭窄、高龄初产、羊水粪染、活跃期停滞、宫缩乏力、胎位不正(臀位、横位)、滞产、早产、多胎、巨大儿等等,这些实际上既是绝对或相对剖宫产的临床指征,也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前驱因素,所以对剖宫产娩出儿不可抱有安全的侥幸心理,而是要更加予以充分注意,积极预防和处理新生儿窒息。

二、剖宫产新生儿的复苏准备和注意要点

1.人力要充足 在窒息复苏特别是重度窒息时人手是否足够非常重要,因为正压通气、听心率、胸外按压以及给药等系列步骤绝非一人能够胜任,而此时往往手术台上的产科医生又无暇它顾(放下台上的产妇而去抢救新生儿是危险的也是不主张的),所以逢剖宫产往往更需要一组复苏人员(resuscitation team)在场专门处理新生儿,并且一定要提前10min到场,作好一切复苏准备,切不可待新生儿娩出后见情况不好,再临时慌忙喊人施救。逢多胎剖宫产,往往是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此时要估计到数个新生儿会同一时间发生窒息而均需要处理和复苏,因此事先在人力和复苏器具上都应按胎数予以充分准备,不可草率从事。在国外、中国香港和国内一些医院(包括我们医院)都建有很好的常规制度,即每逢剖宫产(无论选择或非选择性)都有新生儿医生到场处理和抢救新生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极低,值得肯定和推广。

2.复苏台的放置和使用 由于认为手术室空间有限,而将新生儿复苏台放置在房间一角,将两边均靠墙是错误的,这样不利于复苏空间的拓展和复苏步骤的顺利实施。正确的放置是将复苏台顶端靠墙,而另外三边均应留有充分的空间,以便于必要时有较多的人员参与复苏而不致拥挤不堪,而且事先要将复苏台上的辐射加温开关打开,提高并保持床温,特别是在有空调的手术室更是要如此,因为成人感觉适宜的空调室温是24℃左右,但初生儿却需要30~32℃,且不可按自己的舒适温度来衡量新生儿,结果造成复苏时受寒而不利于患儿恢复。

3.氧气和吸引器要专用 一些医院为了节省或怕麻烦,仅准备一个氧源,一台负压吸引器,胎儿娩出前给手术台上的产妇用,给氧和吸羊水,待胎儿娩出后又临时急急忙忙换管给新生儿用,包括给氧和吸痰,这样母亲和新生儿共用同一个氧气源和吸引器是不对的,危险是一旦碰到新生儿需要大复苏时这些管(氧管、吸痰管等)换来换去将会浪费最宝贵的抢救时间而使窒息儿陷于不治。因此,要求有固定专用的氧源和吸引器在新生儿复苏台处,以策安全。

4.器具和药品要就近放置而齐全 通常在手术室备有许多供成人(或产妇)用的医疗器材和药品,注意不要把新生儿复苏需用的器具和药品与上述摆放在一处,因房间大而不便应急取用,而是应专门设一放置处,且离新生儿复苏台越近越好,最好不用走路就能立刻取到(国外有的医院将一次性插管、吸管就挂在复苏台前端的墙上),新生儿复苏药品仅3种: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而纳洛酮、多巴胺现已归在复苏后用药,而许多地方仍常常准备和习惯用的阿托品、地塞米松、东莨菪碱、氨茶碱、维生素C、高渗葡萄糖、洛贝林等均不在新生儿复苏用药之列,切忌滥用。

5.疑胎儿失血要保留脐带 若遇血性羊水(多见于胎盘早剥、帆状胎盘等)、双胎肤色不一(一红一白)、初生儿苍白等。胎儿可能有失血情况(上述在剖宫产时较多见),新生儿娩出后注意不要习惯地很快扎死脐带,而是应留长脐带断端3~5cm,以止血钳夹住暂不处理,以备需要时经脐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扩容(10ml/kg,5min输进,可重复)。不然一旦扎死脐带而又需紧急扩容时却无法很快建立静脉通路,将失去抢救机会。注意若遇极重窒息儿可能需用碳酸氢钠纠酸时也需如此保留脐带,待复苏完成后再行常规断脐扎脐不迟。

6.对羊水粪染儿不要忽视气管内吸引 尽管现国际上推荐对羊水粪染儿先看其有无活力,无活力者(呼吸、肌张力、心率任一项有抑制)才主张气管内插管吸引,但针对我国目前剖宫产率仍较高的现状,而剖宫产儿因没有产道挤压的作用,气道内常易留有未排净的污染羊水,根据我们的经验,特别对羊水Ⅲ度胎粪污染儿剖宫产娩出后不要忽视气管内插管吸引这一步,可帮助他有效地清除气道残留物,建立通畅的呼吸,明显避免或减轻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后患。

7.禁忌对窒息儿施以强刺激 对大多数正常儿,生后以轻度的触觉刺激来诱发呼吸即可,而对需要呼吸帮助或大复苏的抑制儿,不要浪费时间去先做刺激,更忌采用强刺激方法如掐人中、啪啪用力打脚心、倒提婴儿抽打屁股等错误方法,而是吸净黏液后即予有效的正压通气(面罩或气管内),直至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曾见边做正压通气边用力打足底来复苏窒息儿更是不可取,因会影响到正压通气的效果,倒是复苏完成后可提起双脚轻轻拍打一下常能“哇”的一声刺激啼哭,表示复苏结束。实际上开始我们很少刻意去刺激,因粗管(现主张用14Fr)吸痰本身就是一种刺激,能观察到有无反应,已达到了目的。

8.复苏人员事后不要过早离开 因剖宫产儿易发生倒评分,也称剖宫产儿综合征,常常出现在娩出后5~10min之内,一下子肤色转为青紫,呼吸抑制,甚至心率减慢,此时需要熟练人员在场同样按窒息复苏处理,而且(我们经验)常常需要尽快气管插管才能获救,故原到场的复苏人员(新生儿医生)见剖宫产儿娩出后无窒息不应认为无事而过早离去,需要耐心再观察5~10min方可离开,不然一旦发生倒评分则会措手不及,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三、我国现行新生儿复苏方案和新流程图

我国发布的新生儿复苏新流程图参见第18专题图18-1,较前版流程图有许多改进,源于美国2006年AAP流程图,与国际是接轨的,蕴涵有许多特点,在剖宫产新生儿复苏时尤其重要,值得深入认识。

1.表达简洁 前流程图翻译过来后不得不箭头纵横交错,其中图框达21个,而新图流程方向是从上到下一个方向,主要含2个评价框(八边形)和4个动作框(四边形),4个动作框各代表复苏ABCD 4大步骤,另有3个复苏后护理框是附加的,并不代表实际复苏流程,这样主要图框减到仅6个,但所含信息量却一点没减少,相反还有增加,所以全图设计科学、简练、明了、层次感强,易学易记,便于学习和推广。

2.突出“快”字 新流程图特别突出了“快”字,具体讲就是ABC三步(流程图前3个动作框),每步清楚标明只占30s,整个90s做完,不能拖延。每步后再评价决定是否切换至下一步。复苏前快速评估5项指标(胎粪、呼吸、肌张力、肤色、早产)约需5s,以后再评估心率、呼吸等耗时更短。正是由于快,所以已不按Apgar评分来决定是否需要复苏,因Apgar评分是在生后1min评出,已落后于快速复苏的要求,它只是用来总体评价初生儿情况和复苏效果。

3.强调“序”字 流程图箭头清楚表达了复苏动作的顺序,即先A(airway建通气道,有指征需气管插管),后B(breathing建立呼吸,指复苏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再C(circulation促进循环,指胸外按压,常需配合气管插管通气),最后D(drug用药),常犯的错误是一见婴儿不好就慌忙上去胸外按压(先C后AB),甚至注药(先D后BC),因为容易做或习惯做,但这样顺序颠倒是有害的,未通气先做胸外按压毫无价值,先用药则有如鞭打疲马,均不利于复苏。所以国外有两句话:如果不用做气管插管,就别做心脏按压;如果不用做心脏按压,就别给药。

4.倒金字塔规律 流程图从上到下每一步需要的频次并非相等而是依次递减的,如倒金字塔样,顶部一行评价都需做(100%),往下则渐减少,中部需要正压通气的约10%,底部(胸外按压和用药)是很少需要(但并非不需要)。例如我们曾报道在8 101例活产儿中,完成A8 101例、B963例(11.9%)、C 59例(0.7%)及D14例(0.17%),其窒息病死率仅0.4%,国外报道30 839例中仅0.12%使用了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故知新生儿复苏最重要的是“通气”(ventilation),如果胸外按压和(或)用药过多,就应检讨运用指征情况。

5.重视评估 新流程图是针对所有的初生儿,并非只对窒息儿,经过所有出生评估或再评估,要求很快找出那部分需要呼吸帮助(约占10%)和各种复苏措施(约占1%)的问题儿,给予不同的正确处理。故复苏者的评估和识别能力极重要,这一步做不好,则导致复苏不足,或复苏过度,均不利于新生儿。但相对来说,评估往往被忽视或缺乏训练,新流程图却特别把这一步增摆在了复苏首位,希望引起重视。在最初评估的5项指标中,我们体会肌张力比肤色等更重要,新生儿一开始有青紫不见得意味缺氧,因正常儿也需10min到1h血氧饱和度才逐渐>95%,但肌张力差(常伴发绀)往往已有缺氧损害,肌张力消失则往往提示严重缺氧,需紧急处理,而且肌张力好坏很容易看出,比数呼吸心率来得快,有经验的医生仅胎头娩出看一下面部表情(是否松弛)就能知道肌张力情况,从而早做准备,赢得主动,如生后1min内肌张力好,仅有发绀和(或)呼吸弱别太在意,多能很快或稍予帮助即转正常,无须过度复苏,但此间发绀伴肌张力变差,则要立即处理了。处理后的再评估就要先看肤色而不是肌张力了,5~10s内很快转红说明复苏有效,应该继续,否则要找原因或切换措施。国际上观察新生儿中一般需要正压通气约为10%,同时又需胸外按压、用药的不到1%,例如我们一组6 885例中,正压通气571例(占8.3%),胸外按压28例(占0.41%),用药16例(0.23%),接近这一比例,结果窒息发生100例(1.45%),死亡1例(0.15‰),效果良好。应知复苏关键措施是“通气”(ventilation),如果胸外按压和(或)用药过多,就应检讨复苏人员的评估能力,但逢极重窒息儿评估不足致措施不力则往往后果严重,也是不可取的,两种错误倾向均应防范。

6.注意星*号 新流程图与前不同,表面看不到气管插管(EI)的字样和位置,但ABCD 4个动作框内都有一个*号,不要忽略,图中右下角有一行字特别说明,*号意味着此处据情即应EI,实际上是在复苏全过程都强化了EI,它可处于复苏的每一阶段,有了指征就应进行别耽搁,因是救命的王牌手段。指南中的EI指征前4条更重要①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A);②气囊面罩通气无效或延长时(B);③胸外按压时(C);④经气管注药时(D)。多次大复苏的经历告诉我们,遇极重窒息儿(胎心消失,Apgar评分0~1分),一俟娩出,置保暖台摆好体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争分夺秒紧急插管通气(愈快愈好),同时胸外按压和给药紧紧跟上方能起死回生,此时揩干、刺激等都要放后,所以准确讲,复苏步骤既有序也有别,需灵活掌握。

7.回撤箭头 如复苏迅速有效,新流程图中标有回撤箭头,如从D框回到C框,亦从C框回到B框,清楚表明了根据指征,复苏措施既应升级,也应降级,后者包括停止用药,停止胸外按压等,避免过度复苏,符合真实情况,这是以往流程图所没有的。

8.三级护理 主体流程图外标明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轻、中、重)有不同的去向和护理等级,完整体现了复苏后的三级护理和监护(注意此处护理分级与我国传统意义的护理分级轻重程度正好是相反的,国外一级轻,三级重),这点在前流程图中也没能体现。

四、新方案的18项技术改进

1.先评价 在初步复苏前首先快速评价,即花几秒钟回答这5个问题。胎粪清除了吗、呼吸好吗、肌张力好吗、肤色红吗、足月吗?不似前版先初步复苏再开始评价,体现了先评价,后动手的EDA(E,evaluation评价→D,decision决策→A,action行动)循环原则。

2.清除胎粪 高度重视羊水中是否有胎粪污染(特别是Ⅲ度粪染),并将是否清除胎粪放在了评价的首位,为此还增添了一个附加小流程见图34-1。

34-1 新版胎粪处理流程

3.气管内吸引胎粪 若遇羊水粪染,需根据新生儿有无活力(vigorous)来决定要不要插管吸引,无活力者才需要插管,有活力者还可以观察,不再强调由助手紧箍其胸部限制其啼哭吸净后再松手,而前版是根据胎粪稀薄或黏稠程度来决定,黏稠的(相当于Ⅲ度粪染)需要插管吸引。所谓有活力是指呼吸好,肌张力正常,心率>100/min,即三项均正常,可以理解为无窒息状态,否则就是无活力。吸引时不主张经气管插管导入更细的吸痰管来冲吸,而是一致采用胎粪吸引管来直接吸出(下详)。

4.胎粪吸引管 专用于吸引胎粪,该管是一次性的,两端分别连接已插入的气管插管和负压吸引管,打开负压在100~200mmHg,有指压口可控制压力,边吸边退插管,直至整个拖出见图34-2,管内往往吸满胎粪,管端也拖住黏稠胎粪,清除胎粪快而彻底,需要时可换管重插再如上拖吸,直至彻底。

34-2 导管法气管内抽吸胎粪

5.大孔吸管 强调吸引口咽部羊水和胎粪用12~14F大孔吸管,而不是前版所载的10F吸管,这样吸引起来快而充分,争取了时间,掌握得好很安全,我们已有应用多年的经验。

6.体位 不再强调头低足高位,而是平卧位但头略后仰(即背部垫高1~2cm),称“鼻吸气位”(因鼻吸气闻香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头略后仰),最利于复苏儿气道的充分开放和自由呼吸,头部俯屈或仰伸过度都是不对的,均会折曲气道,有碍于复苏的顺利进行。

7.先吸后擦干 初步处理中改原版“先擦干后吸”为“先吸后擦干”,因未吸净口鼻咽前去擦干身体会造成一种刺激,可能引发新生儿喘气而将口腔黏液误吸入呼吸道。

8.胸外按压 (chest compression)统一称胸外按压,曾有chest massage胸外按摩的提法是不正确的,新版中已弃用。

9.胸外按压指征 前版指征是HR<60/min,或60~80/min无增快,现简化为一条,当HR<60/min时就开始胸外按压。

10.胸外按压停止指征 前版是HR>80/min,现改为HR>60/min停止按压,这样只需记住60/min,就可同时掌握这两个指征,既便于教学又不违背现场复苏的有效性。

11.胸外按压深度 前版表述为按下1~2cm,实际上因无参照物而无法准确测量,现表述改为按压深度为前后胸径(5~6cm)的1/3,更具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12.胸外按压部位 前表述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乳头线下方2cm,似过于精确而使复苏者却步,现只表述为胸骨下1/3处,乳头线下方,虽然粗略但易于接受和掌握,相反有利于复苏操作。

13.胸外按压频率 前是120/min,现改为90/min,因胸外按压必然配合正压通气,规定3次按压后给1次通气,如此周而复始,但频率过快会使通气不足,现赞成采用较慢的频率,往往需要两人操作,配合默契,按压时停止通气,通气时停止按压,不可各顾各(情况极特殊时可一人用两手操作)。

14.正压通气频率 有胸外按压时改为30/min(前是40/min),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频率仍是3∶1,但需记住,若无胸外按压仅正压通气时频率仍为40~60/min不变,比较符合生理情况。

15.气管插管指征 前版有5条①胎粪存在,且婴儿无活力;②需要长时间正压通气;③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④需要用肾上腺素;⑤特殊指征:早产儿注入表面活性物质,膈疝。现新版增加一条且放在第④,即需要胸外按压者,前④⑤条顺延共有6条指征。为什么要加这条呢?有两个理由,一是胸外按压时对胸廓是一种向内的挤压,会限制通气,此时若不气管插管而只是面罩加压给氧向外的肺膨胀往往就不如挤压力度大,则通气不够复苏效果就差,只有插管后加压产生的反作用才能克服挤压的作用而达到充分通气效果。二是凡需要胸外按压者往往是窒息中极重者,通常占不到窒息者1%,更需要尽早气管插管来迅速纠正缺氧,实际上临床所见气管插管比胸外按压做得要多,有一前一后的关系,故若需胸外按压,就应先做气管插管,因此增添了这条(包括美国2005年最新第5版新生儿复苏指南现仍然强调了这一指征)。

16.气管插管方法 插管成功的关键是使用喉镜镜片挑起会厌(软骨),才能很好地暴露声门,使管顺利插进。最初NRPG的方法都是要求将镜片前端直接压住会厌,使它不至倒下盖住声门见图34-3,但实践说明这一方法比较生硬不易掌握,第3版起就改为了新的方法(但国内未引起注意),第4版又重申了这一方法,即不是将镜片压住会厌,而是将其前端置入会厌的前方会厌(软骨)谷处,再轻轻往上一提见图34-4,会厌就能顺势翘起,从而达到暴露声门的目的,实际上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的确易行且成功率高,这一改进值得大势推广。

图34-3 气管插管原法—镜片压住会厌

图34-4 气管插管新法—镜片置会厌谷上提

17.复苏用药 新生儿复苏用药一般不到0.5%~1%,即很少用药,但不是不用,指征是ABC三大步完成90s后心率仍<60/min,应即刻用药(遇近死产有经验者分秒必争,三步所需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同步即给药)。现列入的新生儿复苏常用药仅3种,即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药,在前5种的基础上又去掉了2种,即多巴胺和纳洛酮,多巴胺一般在复苏后回病房才用,纳洛酮有其特殊应用指征(在足够通气下心率好,100/min以上,肤色红润,但呼吸迟迟无或弱,且母亲产前4h内用过吗啡类镇痛镇静药),不宜泛用。提到在极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葡萄糖酸钙等。

18.扩容剂首选 若遇窒息儿有失血、苍白、心音弱等休克现象,现扩容药首选不再是前版的全血、血浆、白蛋白等,而是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道理很简单,一旦发生失血休克,理论上输血最好,但需要定血型做交叉配合再拿到血,对窒息儿复苏来说根本来不及,再者失血者最终往往不是死于严重贫血,而是死于有效血容量不足致组织灌注低下,此时快速输注可迅速拿到的生理盐水(或2∶1液)等10ml/kg(可重复)能增加有效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从而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复苏实践上最行得通。

五、总结复苏实践中的技术要点

1.器具 不宜选用带气囊或带肩的气管导管,主张使用管芯,使导管保持一定弧度且管端斜面朝左而不是朝上下,均有利于顺利插管;喉镜镜片宜选用直型不用弯型;主张采用胎粪吸引管;复苏囊国内多采用自动充气式而少用气流充气式。

2.技术

(1)序:新生儿复苏是一套序列动作,但并非需全部做完,按A(建通气道)→B(建立呼吸,即通气给氧)→C(促进循环,即胸外按压)→D(用药)顺序,做到何步有显效就终止在何步,勿任意切换至下一步至复苏过度,亦勿当切换却迟疑不决至复苏不足,更忌随意动作顺序颠倒,需在实践中反复体会。

(2)快:所有动作均强调娴熟而快捷,如A→B→C每步仅≤30s,三步做完≤90s,不能等1min Apgar评分后才开始,如技术到位绝大多数窒息儿能迅速好转,关键在于把握动作切换指征和时机。

(3)通:需强调建通气道技术,包括“鼻吸气”体位、吸净口、鼻、咽黏液和胎粪(先吸后擦干),吸痰管要用12~14F大孔吸管,羊水粪染儿无活力更需气管插管吸引,提倡用胎粪吸痰管(国内已有生产)直接拖吸。

(4)插:插管前无须用肌松药浪费时间,从喉镜灯亮到导管进入声门要求20s内完成(快者仅用5~10s,愈快复苏效果愈佳),否则到20s仍未进,需停止插管改用面罩加压给氧一段(不超过30s),见略稳定后再试插或换人插,不可久插不决。

(5)忌:忌强刺激,其实吸痰、擦干即是一种适度刺激,可评价其反应,常常无须另施刺激,倒是复苏结束后,抓住双脚拍打几下脚心,常可诱发啼哭,杜绝初始窒息儿不哭,则用力拍打、针刺或猛擦乙醇来迫使其哭的错误做法。

(6)位:插管时喉镜镜片应置入会厌谷处而不是压住会厌,轻轻用力向上提拉,同时小指下压喉结处,这一提一压动作缺一不可(需反复揣摩体会至深),即可牵起会厌暴露声门。

(7)吸:掌握“先出后进”原则,插管成功后首先导入气管内吸痰管(6~8F)轻快吸出管腔黏液,再接正压通气,不要未吸痰就慌忙接复苏囊正压给氧。

(8)按:若需做胸外按压,最好先气管插管,只有气管内正压通气与胸外按压配合效果最佳,若限于技术尚不能立即插管,则只好退而求其次,予面罩通气与胸外按压配合,但逢极重窒息儿往往不能奏效。

(9)配:胸外按压一定要配合有效通气,否则毫无抢救意义,若两人做要配合默契,节律为3∶1,不能各顾各,如口喊1、2、3、4,1、2、3为按压,4为通气(按压停),避免二者重叠和对抗。

(10)脐:逢重度窒息或苍白儿一定不要习惯过早结扎脐带(尤请助产士注意),保留一段时间,以备给药和扩容途径,否则会丧失复苏机会。

3.十字诀 以上实践要点我们归纳为复苏技术十字诀,序,快,通,插,忌,位,吸,按,配,脐,希望能帮助记忆和掌握。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朱小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 李小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