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风湿,一身尽痛,即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发热,日晡所剧。
【证质】 风湿束表,郁而化热。
按:风湿病得之汗出当风,或经常贪凉受寒,使风与湿合,困滞于肌肉骨节所致。病人表现为全身疼痛,发热在日晡所。日晡即申时,下午3:00~5:00时,时间范围,即在午后至傍晚时,为阳明所主之时。患者发热于日晡所明显加重,说明风湿之邪将从阳明之气而有化热的倾向,病属风湿在表,且有化热之势。
【证治】 散风祛湿,轻清宣化。
【证方】 麻杏薏甘汤方(图1-5):
图1-5 麻杏薏甘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4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渣。分2次温服。
按:麻杏薏甘汤即麻黄汤去桂枝加薏苡仁而成。方中麻黄辛温发散,祛风散寒除湿,杏仁宣肺理气,并助麻黄开腠理,散风湿邪气;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除湿,并“主筋急拘急不可屈伸,风湿痹”证;炙甘草甘缓,扶中健脾,且缓和麻黄峻烈之性。共奏辛凉宣化,散风祛湿之效(图1-5)。
本方剂量很轻,方后云“有微汗”,可知仍属微汗之剂,适用于风湿表实较轻浅的证候。另本方剂型“剉麻豆大、水煎去滓温服”,可谓煮散剂型。
【类证辨析】 麻杏薏甘汤证与麻黄加术汤证,均属湿邪在表为患,但前者为风湿袭表,阳气为郁,证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而后者为寒湿袭表,阳气被阻,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烦痛。一为风湿在表,一为寒湿袭表,是其区别。
【临床运用】 本方证多见于风湿性感冒,急性风湿热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银屑病,扁平疣等病症。
【现代研究】 药现实验证明:本方有解热降温、镇咳平喘、消炎利尿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医案选例】
(1)黄某,男,14岁。1952年10月间,颈项肿大,上及腮颊,状类蛤蟆瘟,一身尽疼,微寒发热,日晡尤甚,脉浮软带数象,舌苔白薄粗腐。大便黄软,小便微黄。此乃风湿,非蛤蟆瘟,前医以银翘散加减无效。患者系船户,病前日中行船,帮同拉缆,汗出当风,日晡停船即于河中洗浴。《金匮》所伤“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甚与风湿证候相符合,致项胖大其副证也。故以麻杏薏汤加苍术,治风湿为主,用方:
麻黄4.5克,北杏4.5克(炒),薏苡仁12克,甘草3克,苍术9克。
服药5剂,主症尽解,副症亦随之而愈。
(张汉符医案)
(2)白某,男,45岁,初诊于1967年9月3日。腰膝酸痛,右臂酸胀,背拘急l年多,经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1个月来身热身重,午后加重,双下肢轻度水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细。此证为太阳表实挟湿,与麻杏薏甘汤:
麻黄10克,杏仁6克,薏苡仁18克,炙甘草6克。
上药服3剂,身热身重减轻;又服3剂,身热已,腰膝酸痛减。近又经检查,诊断为“肾盂肾炎”,改服猪苓汤加防己、苍术等加减,治疗l月余,诸症皆消。
(胡希恕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