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合知母汤证

百合知母汤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证除见百合病的一般证候外,更见口燥渴、心烦等。按:本方由百合、知母、泉水3味组成。 百合知母汤证为百合病误汗后产生的变证,需与百合病误下或误下产生的变证,如滑石代赭汤证、百合鸡子黄证相鉴别。处方以百合知母汤加味:百合30克,知母18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麦冬12克,桂枝3克,酸枣仁15克。方用百合、生地黄、知母、滑石等味,服10剂后,诸症略减,惟发疹如故。

【证象】 百合病:误汗,汗后伤阴,以致口渴,烦躁不宁,脉微数。

【证质】 心肺阴虚,燥热尤甚。

按:百合病本属心肺阴虚有热的疾患,只宜润养心肺而清虚热,是不能使汗法的。若医者误将“如寒如热”作表证而发其汗,则阴液愈伤而燥热尤甚。临证除见百合病的一般证候外,更见口燥渴、心烦等。

【证治】 补虚清热,养阴润燥。

【证方】 百合知母汤方(图2-1):

图2-1 百合知母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2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百合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别以泉水煮知母,取100毫升,后会合,煎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按:本方由百合、知母、泉水3味组成。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知母苦寒,清热除烦,养阴润燥;泉水甘寒(城市难寻,可用矿泉水代替),下热气,利小便。3药相合,共奏补虚清热,养阴润燥之功。

【类证辨析】 百合知母汤证为百合病误汗后产生的变证,需与百合病误下或误下产生的变证,如滑石代赭汤证、百合鸡子黄证相鉴别。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症,癔症性瘫痪,各科热性病,高热退后,余热未尽者,心肺阴虚性失眠,燥咳,精神失常,肺结核咯血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降血糖作用,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增强呼吸道的排泌功能,促使黏膜排泄分泌酚红量增加的作用,抗炎作用等。

【医案选例】

(1)谢某,女,49岁,服务员。1993年12月9日诊。主诉:虽病业已2年,屡经治疗不见好转,反而又有加重,近日,病证表现更为明显,前来诊治。刻诊:手足心发热,不欲饮食,精神恍惚,但不欲卧,头痛,失眠,多梦,咳嗽,痰少,舌略红,苔薄略黄,脉细。辨证:邪热扰心,肺阴不足。治疗当清心润肺,除烦润燥。处方以百合知母汤加味:

百合30克,知母18克,生地黄15克,牡丹皮12克,麦冬12克,桂枝3克,酸枣仁15克。5剂。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

二诊:病情有所好转,又以前方加人参6克,白术10克,石斛15克。累计服药约40余剂,诸证悉罢。

(王 付医案)

(2)曾某,男,56岁。患者神志恍惚多年,中西医治疗无效,症见心慌不宁,劳动中情绪不定,欲动不能动,欲行不能行,心神涣散,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卧寐不安,不耐劳动,遂整日钓鱼养病。惟口苦,口渴,小便黄,舌甚红赤少苔,脉弦略数。同时遍身发疹,甚似杨梅疮毒。问甚故,乃偶遇打鱼人,吸其烟具后,遂遍身生疮,顽固不愈。据证审因,乃心肺阴伤,里热偏盛,为百合病之典型者。方用百合、生地黄、知母、滑石等味,服10剂后,诸症略减,惟发疹如故。于原方加金银花以解疮毒。但1剂未已,反胃呕吐,腹泻如水,再投原方,吐泻俱止。守方20余剂,不仅疱疹隐没而愈,诸症若失,恢复劳力,从事生产。

(柯利民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