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百合病:神志恍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坐卧不宁,咳嗽少痰,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食不食,欲眠不眠,若有所思,行动异常,口苦而干,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质】 心肺阴虚,虚热内扰。
按: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慢性疾患,病程虽久,然未经吐、下、发汗等误治,患者的表现如初发热一样,没有明显的变化,如精神不安,神志恍惚,起居饮食感觉行为失调,口苦,小便赤,脉细数,可知为心肺内热的证质,没有改变。
【证治】 润养心肺,凉血清热。
【证方】 百合地黄汤方(图2-4):
图2-4 百合地黄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以水先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内生地黄汁,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按:方中百合润肺清心,益气安神;生地黄汁甘寒,益心营而清血热;泉水下热气而利小便。诸药合用,共奏润养心肺,凉血清热之功。使阴复热退,百脉调和,神魄安定,其病可愈。
方后云:“中病,勿更服”,谓服药后病情缓解,就不必再服。因为方中的生地汁量大,此药甘寒质腻,多服有碍胃滑肠之弊。但是,百合病是一种慢性疾患,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治愈,往往一服中病,停药后又发,故在服百合地黄汤时,应守方为宜。若为避免生地汁之弊,可适当减少用量,或适当配伍其他药物,以照顾脾胃。“大便当如漆”,提出服药后,患者大便呈黑漆色,这是由生地黄汁所导而致,不必惊惧。
【类证辨析】 百合地黄汤证与百合知母汤证,皆为心肺阴虚证。但前者是以肺热为主,证以咳嗽少痰为要点;而后者以心热为主,证以心烦惊悸为特点。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症,更年期忧郁症,心肌炎,心动过缓,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肺结核,大叶性肺炎恢复期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静、催眠与降低血糖等作用。
【医案选例】
(1)江某,男,45岁,农民。1969年12月4日初诊。家属代诉:患者向来身体尚好,1月多前因吵架后出现夜游症,夜间入睡后,突然起床在屋外行走,良久又回床而卧。起初家人不介意,不数日又夜游,问其为何夜出?病者称其未有夜出。于是,引起家人与邻里注意。开始三五日一发,近或隔夜1次,或每夜1次,白天问之,均谓未曾夜出,仅见神志恍惚,烦躁不安。曾服过苯巴比妥等药无效,故来求诊。望其面色,不见异常。问其便食,尚属一般。切其脉细数不静,而两寸尤甚。察其舌质地偏红,且微有薄苔。反复询问病者感何不适?患者默坐椅上,称惟感心悸不宁,焦虑,口味时苦,小便色黄而已。乃思与百合症颇为相似,诊为阴血不足,心肺火旺,用百合地黄汤加味:
百合10克,生地黄12克,知母9克,川连3克,白芍9克,当归9克,茯神9克,生石决15克,珍珠母30克,远志4.5克,炙甘草4.5克。
服药3剂,二日以来,已不见夜游,自觉心悸烦躁不安之象大有好转。再服3剂,夜游已无,脉舌也见好转。给安神宁心丸2瓶,以巩固疗效。1年后遇其家人,谓病愈后一直很好。
(陈克正医案)
(2)卫某,女,37岁,工人。1979年9月11日初诊。因长期心情抑郁不快,遂罹此疾。1976年10月始觉有人与之说话,始声小,继之声大,至1978年加重,甚至在嘈杂声中,幻觉幻听亦不减弱,还觉有人教以回答幻听之事,曾幻听有人教以持刀刎颈,当即操刀幸被家人发现将刀夺下,经兰州各医院精神科会诊,有谓神经官能症,有谓精神分裂症,经中西医治疗无效,来哈市投亲求诊。除上述症状外,精神痴呆,表情淡漠,沉默不语,少眠多噩梦,恐惧,心悸,头晕,舌尖红,苔白干,脉象浮滑。诊断:百合病。辨证:阴虚阳浮,神气不归舍,是致精神恍惚,幻觉幻听。治法:滋阴潜阳,收敛神气。
百合50克,生地黄、茯苓,生龙骨各20克,生牡蛎50克,远志,寸冬、五味子、竹茹、陈皮各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10月4日复诊:吃药10剂,精神好转,痴呆状明显改善,有时眉宇间微露笑容,自言自语回答对方可以控制。幻觉幻听仍有,但较轻。再以前方增减加重养心之剂,前方去陈皮、竹茹,加合欢花30克,大枣6个。
10月30日复诊:前方进20副,精神恍惚明显好转,噩梦减少,但仍有幻听,胸烦闷,脉象沉。继宜前方稍加理气之剂,前方去远志,茯苓,加香附、柴胡、青皮、赤芍、陈皮各15克,水煎服。
11月13日复诊:吃上药12剂,病情继续好转,精神状态大为改观,但仍极轻之幻听似人说话,胸烦闷,脉沉,改用疏郁活血理气之剂。
桃仁25克,香附、青皮、柴胡、半夏、木通、陈皮、大腹皮、甘草、苏子、桑皮各15克,赤芍20克,小麦50克,大枣5个。水煎服。
上方进10剂后,幻觉幻听基本消失,睡眠亦好,食纳增加,谈笑自如,神色与前宛若二人。嘱停药观察。
随访于1979年12月,患者已回兰州。
本案治用百合地黄汤合龙骨牡蛎及甘麦大枣汤,滋阴潜阳益心气,以收摄浮越之神气,使归其宅,诸症大减,后尚遗小有幻觉,心胸烦闷,考虑属气血凝滞心窍,神气为之所阻,是以余症未能全消,前段属虚,故用前药而收功,本段属实,改用《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以活血疏郁治之而愈。
(张 琪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