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枝加桂汤证

桂枝加桂汤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本方证心阳不足,故加大用量以增补益心阳之功。因下焦水寒之气乘机上犯,而桂枝有平冲之功,故加大用量以平冲降逆。 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枣甘汤证皆有奔豚证,但有欲作与已发之分。予仲景桂枝加桂汤:30日二诊: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1次呕吐。2个月后,函询未复发。拟桂枝加桂汤加丁香。

【证象】 奔豚:腹痛,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畏寒喜热,四肢欠温。

【证质】 心阳虚弱,阴寒上冲。

按:本方证因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心阳,心阳不足,下焦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故证见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发作时自觉痛苦不堪,畏寒喜热,四肢欠温。

【证治】 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证方】 桂枝加桂汤方(图7-2)。

图7-2 桂枝加桂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5味,以水1 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分3次温服。

按:本方由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方用桂枝、甘草辛甘合化,温通心阳;白芍、甘草酸甘合化以和营阴。生姜、大枣能佐桂枝,甘以生化营卫之气。本方桂枝增量至15克,其意在解肌通阳,平冲降逆。因本方证心阳不足,故加大用量以增补益心阳之功。因下焦水寒之气乘机上犯,而桂枝有平冲之功,故加大用量以平冲降逆。

【类证辨析】 桂枝加桂汤证与苓桂枣甘汤证皆有奔豚证,但有欲作与已发之分。欲作奔豚者,为太阳表证发汗,心阳虚损,下焦寒水之气欲作上逆,证见脐下悸动,欲作奔豚,然无典型的奔豚证候,证治以温通心阳,化气行水,用苓桂枣甘,而重用茯苓,以伐肾邪。已发奔豚证,为太阳表证,烧针取汗,心阳虚损,下焦阴寒之气上逆,证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于心,有典型的奔豚证候,证治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用桂枝加桂汤,重用桂枝以平冲降逆。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神经官能症,癔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更年期综合征,低血压,肢端动脉痉挛症等。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对肠胃双向调节作用、抗菌、抗炎及抗病毒作用,镇静及镇痛作用,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强对环境不利因素的应激能力等作用。

【医案选例】

(1)故乡老友娄某的爱人,年70岁,患呕吐腹痛1年余,于1973年4月16日偕同远道来京就诊。询其病状,云腹痛有发作性,先呕吐,即于小腹虬结成瘕块而作痛,块渐大,痛亦渐剧,同时气从小腹上冲至心下,苦闷“欲死”。既而冲气渐降,痛渐减,块亦渐小,终至痛止块消如常人。按主诉之病状,是所谓中医之奔豚气者,言其气如豕之奔突上冲的形状。《金匮要略》谓得之惊发。惊发者,惊恐刺激之谓。患者因其女暴亡,悲哀过甚,情志经久不舒而得此症。予仲景桂枝加桂汤:

桂枝15克,白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擘)。水煎温服,每日1剂。

30日二诊:共服上方14剂,奔豚气大为减轻,腹中作响,仍有1次呕吐。依原方加半夏9克、茯苓9克,以和胃蠲饮。嘱服10剂。

5月13日三诊:有时心下微有冲痛,头亦痛,大便涩,左关脉弦,是肝胃气上冲,改予理中汤加肉桂、吴茱萸,以温胃暖肝,服后痊愈回乡。2个月后,函询未复发。

(岳美中医案)

(2)患者女性,学生。1962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于半个月前下乡劳动,在月经来潮时,登厕遇大风,觉下身一阵阴冷。当夜少腹冷痛,有冷气自痛处上冲胸部。恶寒,口淡,头眩,手足发冷,发作时全身冷汗。经用热水袋温腹部后,痛渐减而入睡。如此日发一二次,直至如今。曾服中西药无效。患者面色苍黄,舌淡润,苔薄白,腹弦急,按之如鼓,手指冷,恶风,脉沉而弦。余证如上述。此乃寒气直中少腹所致。拟桂枝加桂汤加丁香。以温散下焦寒气:

川桂枝10克,赤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上肉桂1.5克(研末,装胶囊,分2次吞服),丁香3克(后下)。服1剂。

二诊:12月26日,昨日服药后,放冷气屁颇多,胀痛及气冲均大减,今日按诊其腹部松软。继服原方1剂而愈。

(张志民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