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胸痹:心胸疼痛牵引后背,短气,喘息咳唾,以至难以平卧。
【证质】 痰浊壅盛,痹阻胸阳。
按:本方证即在“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主证的基础上,又见心胸疼痛牵引后背,喘息咳唾难以平卧的症状,其痰浊壅盛痹阻胸阳之甚可知。心俞位于背部,心气被痹阻,其俞也应之而痛;痰饮浊邪,壅阻胸中,肺气不降,故难以平卧。
【证治】 通阳散结,逐饮降逆。
【证方】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图8-2):
图8-2 栝蒌薤白半夏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4味,以水800毫升,白酒4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每次服100毫升,日服3次;也可早、晚分2次分温服。
按:本方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基础上,减薤白量为9克,加大白酒用量为30~60毫升,并加半夏12克以逐饮降逆,化痰散结,其豁痰通阳之力更强。
【类证辨析】 栝蒌薤白半夏汤证与葶苈大枣泻肺汤证、皂荚丸证,均属痰阻气机不得卧。前者之不得卧,是胸阳不振,痰饮壅塞。证见:喘息咳唾,心痛彻背为主:中者是因痰热壅肺,肺气被郁,以咳嗽喘息不得卧,胸胁胀满为主;后者因痰浊上壅,以频吐浊痰为特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慢性阻塞性肺病,乳腺增生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抑菌、解毒、镇咳、祛痰、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耗氧量、抗心律失常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医案选例】
(1)一中老年女性患者,因从要职退下,顿感失落,郁郁不乐,足不出户,恶食,今以“胃疼”自服药无效就诊。现面色虚浮,唇舌青紫而汗出,神情痛苦,谓之憋闷疼痛,虽已阳春三月,仍以冬装裹身,羊毛围巾缠颈。心率62次/分,心律失常。心电图提示:缺血性S-T段改变,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结代。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痰湿痹阻胸阳,治当涤痰除湿通阳。药用:
全栝蒌(瓜蒌)60克,薤白6克,清半夏30克,煎汁150毫升,加白酒30毫升顿服。
服3剂后,痛大减。又守方减量加炙甘草30克,服用10天,病告霍然。
(杨 瑛医案)
(2)某男,36岁。1973年7月23日初诊。胸痛己半年余,痛甚时胸痛彻背,伴有短气咳嗽。胸痛多呈刺痛,有时不得卧床,右侧第二肋骨部有突出物如桃核大,按之固定不移,曾在天津某医院诊为非化脓性肋骨炎。脉细涩,舌暗苔薄黄。辨证为痰浊瘀血型胸痹,投以瓜蒌、薤白、半夏加活血之品。共服37剂胸部肿物消失,其余症状痊愈。1975年随访未再复发。
(金万斌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