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喜得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证质】 阳气虚弱,肝血虚损。
按:本方证多由产后、外伤等失血过多,气随血亡,或久病、大病气血两虚所致。气虚则寒自内生,失于温煦;血虚则阴液不足,失于濡养,血脉筋脉拘急,所以病人常感腹中拘急作痛,连及两胁拘急不舒,隐隐疼痛,且喜得温按,多伴虚弱羸瘦,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弱等象。
【证治】 温补气血,散寒止痛。
【证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图9-9):
图9-9 当归生姜羊肉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3味药,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温服70毫升,日3次。
方后云:若寒多者,加生姜至100克;痛多而呕者,加橘皮6克,白术3克,并加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
按:方中以羊肉为主药,甘温而益气补血,温中暖下;辅以当归养血活血;生姜辛温气香,温中散寒,醒脾调胃。诸药相合,共奏温养气血,散寒止痛之功。
方后加减,皆根据证质随证化裁,如中寒较重者,则重用生姜以增强其辛散温之效;中气虚而湿盛气滞者,见脘腹胀痛且呕恶者,则加陈皮理气化湿和胃降逆,加白术健脾除湿益气。
【类证辨析】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与当归芍药散证,同有腹中疠痛。前者为血虚有寒,筋脉失养,以腹中冷痛及肋痛时有拘急为主证;后者为妇人妊娠肝虚血郁,脾虚湿滞,以腹中胀痛拘急较轻,小便不利,下肢略肿为特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男性不育,胃痉挛,慢性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痛、抗炎、抗贫血、抗维生素E缺乏以及对子宫调节双向等作用。
【医案选例】
(1)佟某,女,50岁。1984年10月8日初诊。左少腹疼痛伴吐食已6~7年。过去曾因左腹急性绞痛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住院后,症状有所缓解。出院后左少腹时有隐痛。平时大便次数较多,每日3~4次/日,平时怕冷,特别是少腹发凉,月经提前后错不定,现已停经1年。口不干,两脉滑带滞,舌正。中医辨证属血虚寒疝,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12克,生姜9克,羊肉90克。3剂,每日1剂。
患者服3剂后,左少腹隐痛明显好转。随访半年腹痛未复发。
(刘俊士医案)
(2)李某,女,19岁,未婚,务农。1984年12月由其母陪伴前来就诊。主诉:冬季经水不潮3年。患者15岁月事初潮,50天左右一行,色淡、量少,一日即净。至16岁,每逢入冬寒冷之时则信水不至,待来年春暖花开之际月经方来。停经期间,白带淋漓,质清稀,周身困倦,乏力。诊时:经水50余天未行,面色萎黄,畏寒身冷,四肢不温,诉其脐下时时有凉气,若置冰霜,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乃血虚寒凝之症,治宜补血温中。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50克,生姜100克,羊肉250克。
用法:用以上3味,加水2 500毫升,煎取1 000毫升。每次温服250毫升,日服2次。
服药12天,面色华润,自觉有力,畏寒身冷小腹寒凉消失,手足转温,白带减少。复服8天,月经来潮。随嘱月经净后20天,继服上药6天,以资巩固。后经随访,病告痊愈。
(刘爱国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