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肾着:腰中冷如坐水中,腰重如带五千钱,身体重形如水状,口淡不渴,饮食如故,小便自利。
【证质】 寒湿留着,困滞腰部。
按:本病多由劳累汗出,肌腠空疏,不慎摄养,使寒湿邪气乘虚入侵,久久得之。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性重浊,黏滞难除。寒湿留着于腰部,痹阻阳气,所以,患者以身体重滞,腰以下冷痛为主证,经常感到腰部寒冷,似手坐在冰水中一般;腰部沉重,似乎缠绕了几串铜钱状重坠。寒湿邪气痹着下焦躯体筋肉之间,病在肾之外府,内脏无病,故其人饮食正常,小便通畅,口淡不渴。
【证治】 温中散寒,健脾除湿。
【证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图10-3):
图10-3 甘姜苓术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4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分温3服,腰中即温。
按:方中干姜大辛大热,温阳散寒;茯苓甘平,淡渗利水除湿;辅以苦温质燥之白术,燥湿健脾,增强茯苓除湿之功;甘草协助干姜温中散寒。全方相合,共奏温阳散寒除湿之功。由于诸药皆有温中健脾之效,而脾属土,主运化水湿,诚如尤在泾所说:本方“其治不在温肾以散寒,而在燠土以胜水。”
【类证辨析】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证与真武汤证,同属阳虚水湿停滞之证。前者以脾阳不足,寒湿之邪随三阴经脉留着腰部,阳气痹着不行,故名肾着,证以慢部沉重,冷痛,小便利,饮食如故为特点;而后者因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酸痛不利,或肢体水肿,脉沉为特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多见于肾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输卵管不通,遗尿,性功能减退,鞘膜积液,腰间盘疝,泌尿结石等病症。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痛作用、镇静作用和免疫作用等。
【医案选例】
(1)刘某,男,29岁,干部。1958年患输尿管结石施行手术后,患部(右小腹)经常胀闷不舒,腰际亦作牵引酸痛,腰以下冷而沉重,大便秘结,小便频而微黄,口不渴,食欲睡眠均差,舌白腻而粗,脉沉细而涩。小便检查:蛋白(),红细胞(),上皮细胞(+)。一再住院治疗,并陆续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1960年12月14日会诊,据上述脉证,认为湿伤腰肾,病名为“肾着”,拟甘姜苓术汤。
炙甘草6克,炮姜6克,云苓6克,白术9克,当归9克,杜仲9克。每日l剂。
连服24剂,腰腹舒适,已无酸胀之感,下肢转觉温和而轻快,大便恢复正常,沉涩之脉见起,精神、饮食与睡眠均大有进步,小便检查已无异常发现。
(杨志一医案)
(2)赖某,男,27岁,农民。1984年4月11日初诊。患者于今晨醒后突感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与步履,即由家人背来就诊。诊见双下肢欠温,不能随意运动。自感腰部重着,并有胸脘痞闷,纳呆,大便素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辨证为脾阳虚衰,复感寒湿之痿证。治拟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投以肾著汤加味:
茯苓12克,甘草9克,干姜12克,白术12克,桂枝6克,巴戟天10克。
服2剂后,下肢即能站立;守方继服4剂,诸证悉瘥。随访3年余未发。
(肖 铖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