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青龙汤治疗热痰

小青龙汤治疗热痰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小青龙汤证与大青龙汤证,均为表里同病。证属外邪内饮之咳喘,治以温化寒饮兼以解表,与小青龙汤:上药服3剂,已能平卧而睡,咳喘明显减轻,而痰仍多。以原方服9剂,喘已,流清涕已,改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减,服1个月而安。患者病咳喘3个月余,遍服中西药不效,喉痒,痰多,清稀如水,夹有风泡,舌脉均无热象,他无所苦,故拟小青龙汤原方授之。

【证象】 溢饮:身体沉重疼痛,无汗,肢体水肿,胸满咳喘痰稀,口淡不渴,尿清,恶寒发热,脉浮紧。

【证质】 饮邪外溢,里有寒饮。

按:本方证为饮邪外溢四肢肌肤,里有寒饮的证治。水饮外溢四肢肌肤,则身体沉重疼痛,无汗肢体水肿;里有寒饮犯肺,故见胸满咳喘痰稀,口淡不渴尿清。恶寒发热,脉浮紧,为风寒束表所致。

【证治】 发汗散饮,温肺散寒。

【证方】 小青龙汤方(11-5):

图11-5 小青龙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8味,以水2 000毫升,先煮麻黄煎400毫升,去上沫,再下诸药,去渣,温服200毫升。

按:本方用麻黄、桂枝为君药,辛温发汗,散水疏表。细辛、干姜、半夏为臣,既助君药发汗散邪,又温肺散寒化里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益阴,并防君臣药耗气伤阴之弊,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八味相合,辛温发汗散水,温肺散寒化饮,也为表里双解之剂。

【类证辨析】 小青龙汤证与大青龙汤证,均为表里同病。表证都是太阳伤寒证,里证则两者迥异。前者之里证可因表证传里而致,但更多见的是素有伏饮,因新感引动所致。且病邪不易速去,故里证较为主要。后者的里证产生与表证密切相关,故治以表证为主,两方证的表证与里证均互有联系,互有影响,故均采用表里同治法。前者如不重视祛除里饮,单解表则不能愈,且易耗伤肺气;单治里,则表寒不尽早散解,反入里助邪,于病不利。后者如不兼清里热,则随着病程的迁延,病邪热化可能加剧,同时辛温发表药的温燥性可促使里热的发展,而有病证恶变之可能。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肺炎,肺气肿,肺心病,胸膜炎,肾炎,结膜炎,泪囊炎,过敏性鼻炎等。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平喘、抗过敏等作用。

【医案选例】

(1)何某,女,30岁。1965年10月22日诊。患者自1954年患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以来,常咳逆倚息不得卧,近鼻塞流涕,咳吐黄白痰,怕冷,口干不思饮,苔白浮黄,脉细略数。证属外邪内饮之咳喘,治以温化寒饮兼以解表,与小青龙汤:

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2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

上药服3剂,已能平卧而睡,咳喘明显减轻,而痰仍多。以原方服9剂,喘已,流清涕已,改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减,服1个月而安。

(胡希恕医案)

(2)董某,男,27岁,工人。患者病咳喘3个月余,遍服中西药不效,喉痒,痰多,清稀如水,夹有风泡,舌脉均无热象,他无所苦,故拟小青龙汤原方授之。

麻黄6克,桂枝10克,法半夏15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干姜各10克,炙甘草6克。

1剂咳减,3剂即完全告愈。

(朱良春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