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支饮:胸满,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腹部胀满、疼痛,大便闭结,舌红苔黄。
【证质】 胸膈支饮,胃肠热实。
按:支饮者,饮邪支撑于胸膈之间,阻遏肺气,故胸满、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是必见之证;今又兼见腹部胀满、疼痛、大便闭结,舌红苔黄诸症,为实热内结,胃肠热实之象。且肺与大肠相表里,实可内结阳明,大肠腑气不通,浊热挟痰迫肺,必使支饮喘满诸证加剧。支饮属旧病痼疾,胃肠实热为新感卒病,此新感诱动痼疾而致。
【证治】 疏导胃肠,荡涤痰热。
【证方】 厚朴大黄汤方(图11-9):
图11-9 厚朴大黄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3味,以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00毫升。
按:本方以厚朴为主药,行气消胀,下气平喘,兼燥湿化饮;大黄为辅,通腑泄热,荡涤实邪;枳实破气,消积为佐,助厚朴降气除满,助大黄通腑泻实,合用则共奏通下热实,降气除满之功。
【类证辨析】 厚朴大黄汤证与厚朴三物汤证及小承气汤证,均有腹满燥屎内结证,三证用药相同,而证质有别,其主证亦有差异。前者是为支饮兼有胃肠实热证,证质偏重于痰热气滞,治当降气除满,荡涤痰热,所以,大黄、厚朴、枳实之比量为1∶1.66∶0.83,即厚朴为君、大黄为臣、枳实为佐使;中者为腹胀满痛而大黄秘结,证质偏重于气机壅塞,治宜行气泄满而荡实,则大黄、厚朴、枳实之比量1∶2∶1.66,即厚朴为君、枳实为臣、大黄为佐使;而后者为阳明燥热,腑气壅滞,证质偏重于腑实,故大黄、厚朴、枳实之比量1∶0.66∶1,即大黄为君,枳实为臣、厚朴为佐使。因其三者剂量不同,故治证亦别。
【临床运用】 本方证常见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急性支气管肺炎,急、慢性胃炎,肠梗阻、肠麻痹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增强胃肠运动,抗感染作用,利胆作用,止血作用,利尿作用等。
【医案选例】
(1)刘某,男,23岁。2003年3月14日初诊。患者患慢性支气管已有4年之久,每逢冬、春感冒则发。1周前曾与朋友聚会,暴饮受凉而复发,咳嗽喘满,倚息不得卧,烦躁口渴,腹满胀痛,大便3日未解,小便黄赤,潮热汗出,舌质红黄腻,脉弦滑数,脉证合参,诊为支饮迫肺,胃肠热实。拟厚朴大黄汤:
大黄20克,枳实15克,厚朴20克。3剂。
3月17日二诊:按上方服1剂后,大便已通,大便2次,腹满,咳喘大减,已能平卧;再服2剂,诸证悉除,惟脉沉弦,后以异功散调理之。
(张长恩医案)
(2)韩某,女,60岁。患者自20年前即患咳喘,每年冬季加重。于10天前开始因家务劳累汗出着冷,咳喘加重,终日咳吐稀痰多量。近二三天来,痰量增加,胸满憋加重,并兼见腹胀,大便3日未排,不能进食,难以平卧。诊之,患者面部似有水肿,但按之并无压痕,呈咳喘面容,舌苔薄黄,脉象弦滑有力。两肺布干啰音,两肺底有少许湿啰音。肝脾未触及,下肢无可陷性水肿。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证属痰饮腹实,遂处以厚朴大黄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
厚朴18克,大黄10克,枳实10克,茯苓14克,甘草6克,五味子10克,干姜6克,细辛5克,半夏12克,杏仁10克。
按上方服1剂后,大便得通,腹胀胸闷,咳喘症状明显减轻,服用4剂后,胸憋腹胀消失,咳喘已减大半,且可平卧,舌苔转为薄白,脉象仍滑。遂用二陈汤加减治其痰。
(王占玺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