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时可在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的基础上,加入半夏以增强化饮去水之功,并降逆和胃止呕。
【证象】 支饮: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
【证质】 支饮伏留,冲气上逆。
按:服苓甘五味加姜辛汤后,咳嗽,胸满诸证减轻,是寒饮已化,病情缓的之佳期,但亦有咳满虽止而又出现口渴,冲气复发者;这是由于方中干姜、细辛皆属热药,温散太过,伤阴耗阳,引发冲气所致,此时即不能再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可酌用桂苓五味甘草汤敛气平冲。
【证治】 温肺化饮,降逆和胃。
【证方】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方(图11-17):
图11-17 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6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温服100毫升,日3次。
按:苓甘五味姜辛汤药性温热,用其治疗寒饮咳满证时,若寒饮输化,病人就应当出现口渴的反应,咳喘亦随之减轻。今咳满不止,口淡不渴,则说明药不胜病,寒饮内盛;饮邪内盛,势必吐逆。因此,患者还有可能伴见呕吐眩冒诸证。此时可在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的基础上,加入半夏以增强化饮去水之功,并降逆和胃止呕。
【类证辨析】 见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医案选例】
(1)治痰饮咳嗽一例:处方:
茯苓12克,炙甘草3克,五味子3克,生姜9克,细辛1.5克,制半夏6克。服后愈。
(陈诸春经验)
(2)治寒喘:若饮邪偏盛,无伤寒表证,而仅有眩冒,喘悸,或呕恶、面目水肿等症,宜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欧履钦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