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支饮:咳逆倚息,胸满气短,形体水肿。
【证质】 胸膈支饮,水气外溢。
按:服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后,胃中寒饮得以温化,故呕吐停止。然而胸膈间的支饮尚未尽去,肺气不利,卫气郁滞,饮邪泛滥于外,故出现形体浮肿。
【证治】 宣疏肺气,温阳行水。
【证方】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方(图11-18):
图11-18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7味,以水1 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渣。分3次温服,每次100毫升。
按:若从肺失宣降,水气水溢之形肿来说,麻黄具有发汗散水宣肺平喘之功效,甚合本证证质。然而本证患者肾阳亏虚,素有尺脉微手足厥诸证,麻黄辛温质燥,发散之性极强,用之有亡阳耗阴之弊,故不可用之,可加杏仁一味,开降肺气,饮散水下,以温肺化饮,宣疏肺气,通利水道,其肿自消。
【类证辨析】 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证。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水肿,渗出性肋膜炎,心源性喘息,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
【医案选例】
(1)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咳喘。
辨证为阳虚痰饮。法当温阳化饮。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杏仁汤。处方:
茯苓15克,甘草3克,五味子9克,炮姜9克,细辛3克,半夏9克,北沙参24克,苏梗12克,紫苏子15克。
(刘五新经验)
(2)治咳喘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化裁证,处方:
茯苓15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9克,生姜3片,清半夏13克,杏仁10克,旋覆花9克,川贝母9克,冬花10克,鱼腥草30克,知母9克。
(杜雨茂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