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象】 黄汗:身疼重,汗出已身重减轻,久久必身,腰以上汗出,腰以下无汗,两胫发冷,腰髋弛痛,病重者,不能食,小便不利。
【证质】 湿困肌腠,阻遏营卫。
按:本方证为湿盛困滞肌腠,营卫不利所致之黄汗证。湿盛则重,故身体常有沉重感;湿随汗泄,因此在汗出以后,身重诸证即随之减轻;但出汗日久,必耗阴损阳,肌肉失于温养,则可见筋肉跳动,胸中疼痛;湿阻营卫被遏,不能周流,故腰以上有汗出,腰以下无汗;湿浊下流,下焦湿盛,浸淫肌肉关节,则腰部及髋关节酸困松弛样疼痛,似乎有虫行皮中状,小腿发凉;如果病势加剧湿郁则烦躁不安;湿阻水道则小便不利等。上述诸证皆由湿邪偏重,困滞肌腠,阻遏营卫所致。
【证治】 调和营卫,宣阳祛湿。
【证方】 桂枝加黄芪汤方(图13-7):
图13-7 桂枝加黄芪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6味,以水8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渣。适寒温,服100毫升。啜粥法如桂枝汤同。
按:本方即桂枝汤原方加黄芪而成。桂枝汤调和营卫,畅和肌表。使在肌腠之湿邪随汗而泄;黄芪益卫走表,利水逐湿;与桂枝、生姜相伍,具有化气行水之功。服后喝热粥及温覆保暖,皆有助于增强药力,促使营卫周流而全身得微汗以祛邪。用之可使营卫调和,汗出湿泄,郁阳得伸,黄汗证自除。
【类证辨析】 桂枝加黄芪汤证与芪芍桂酒汤证,同属水气病黄汗证。前者所主寒湿黄汗证,同时还主杂病营卫不和表气虚重者;而后者所主湿热黄汗证,二者证象的区利是:寒湿者,身重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湿热者发热而渴,汗出遍身及周身,是其主要鉴别点。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局部阻性色汗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汗出症,末梢神经炎,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泛发性神经炎,月经后期,痛经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改善皮肤血液循环,调整汗腺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医案选例】
(1)韩某,女,41岁,哈尔滨人。患者以肝硬化来门诊求治。其爱人是西医,检查详尽,诊断肝硬化己确信无疑。其人面色黧黑,胸胁串痛,肝脾肿大,腰胯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苔白腻,脉沉细。黄疸指数,胆红素皆无异常,皮肤、巩膜黄染。曾经多年服中西药不效,特来京求治。初因未注意黄汗,数与舒肝和血药不效。后见其衣领黄染。细问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内衣每日更换,每日黄染。遂以调和营卫,益气固表以止汗祛黄为法,与桂枝加黄芪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生黄芪10克。
嘱其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取微汗。
上药服3剂,汗出身痛减,服6剂汗止,能自己行走,继以转治肝病乃逐渐恢复健康,返回原籍。2年后,特来知会仍如常人。
(胡希恕医案)
(2)马某,女,36岁。1978年6月26日初诊。自诉1977年4月生产后第4天做输卵管结扎手术,阴道出血,几经调治,月余方止。但周身发肿、发胀,动则汗出,出汗时汗孔部如针刺样疼痛,汗后疼痛缓解。始则诸证较轻,以后逐渐加重,虽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
患者体胖,如水肿状,但肌肤按之无凹陷,皮色淡黄发亮,汗液黏腻,有多处汗毛部位可见微微下陷的小凹窝,以肩、背、胸、腹、上肢为明显,发热,微恶风寒,气微喘,时而心烦,恶心,身较沉重,乏力,诸证皆多在午后增重。口不干渴,饮食一般,大便如常,小便微黄,舌质淡嫩稍胖,苔薄白,脉浮虚且滑。证属产后失血,气血两虚,腠理不密,复又外感风邪,致营卫失和。卫郁而不能行水,汗湿留滞于肌肤。湿性黏滞,气滞血瘀。诸证由斯而生。出汗乃湿浊有外泄之机,因湿外泄不畅,故出汗时汗孔如针刺样疼痛,汗出则积湿稍去,气血通畅,汗孔疼痛亦随之暂时缓解。拟解肌驱风,疏表散湿,调和营卫,参考《金匮要略》治黄汗之法。拟方:
嫩桂枝9克,杭白芍9克,荆芥穗6克,生黄芪12克,炙甘草6克,生姜4片,大枣3枚。3剂。水煎服。
1978年6月30日二诊:药后汗孔疼痛明显减轻,身已不觉发胀,精神较前为佳,但午后仍有发热,汗后恶风寒犹存。舌淡胖,苔薄白,脉虚滑。仍守前方3剂。
1978年7月5日三诊:出汗时汗孔已不刺痛,发热、恶风寒均已消失,汗毛之凹陷平复,身已不觉得沉重,不肿胀。但仍出汗较多,面黄少华,舌淡胖,苔薄,脉虚细。患者产后失血,气血俱伤,加之患病日久,正气折损,一时尚难全复。当以益气固表论治。处以人参6克(另煎),生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又服3剂,以善其后。随访4年未复发。
(王隽田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