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栀子大黄汤证

栀子大黄汤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栀子大黄汤证与茵陈蒿汤证,同为湿热黄疸之实证,都用栀子、大黄泄热化瘀。汤剂共服15剂,黄疸尽除,诸症悉退,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达正常值。因西药过敏求助于中药治疗。治以清泄实热,方用栀子大黄汤加味:服上方17剂,大便通,小便利,热降黄退,思食神安;继以上方加减服用35剂,诸症悉除,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证象】 酒疸:身黄如橘子色,心中懊,发热作痛,心烦不宁,口苦不思饮食,时有呕吐,便溏或不畅,溲黄量少,足下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证质】 湿热蕴结,热重于湿。

按:酒疸,即因嗜酒过度而致黄疸,酒为熟谷之液,其气悍以轻,体湿而性热。嗜酒过度,助湿生热,湿热蕴结于里,上熏于胸膈,则心中懊,甚则发热作痛,口苦;中焦热壅,胃失和降,故不思饮食,时有呕吐;湿遏热蒸于中焦,脾色外现,则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此外,尚伴见溲黄量少,大便溏或不畅,足下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数等证。

【证治】 清热除湿,消滞和胃。

【证方】 栀子大黄汤方(图14-3):

图14-3 栀子大黄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4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3次温服。

按:栀子大黄汤,即栀子豉汤合小承气汤去厚朴而成。以栀子豉汤清宣胸膈间烦热,除上炎之热;大黄伍枳实,泻实泄热,导湿热酒毒从大便而出。四药合用,则上下分消,热清湿泄,酒疸可愈。

【类证辨析】 栀子大黄汤证与茵陈蒿汤证,同为湿热黄疸之实证,都用栀子、大黄泄热化瘀。但前者证属热结胃腑,上干胸膈,热重湿轻,病位在心中、心下,主证为心中懊而热痛;后者证属湿热皆盛,郁结脾胃,波及胆和三焦,以烦热腹满,心烦不安,寒热不食,食即头眩为主证是其区别。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急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胆囊炎等。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解热作用,抑菌作用等。

【医案选例】

(1)陈某,男,42岁,农民。1986年9月26日诊。患者于1985年春患急性黄疸型肝炎,于当地医院临床治愈。同年7月病情复发,后屡经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绵缠不愈。刻诊:精神尚可,面色熏黄,巩膜黄中等,全身肌肤瘙痒、发黄,胸胁胀闷,右上腹压痛明显,食欲欠佳,厌油腻食物,小溲黄赤,大便多呈灰白色,肝肋缘下2.5cm,脾未触及,脾未触及,脉弦滑,舌红苔白。查肝功能:1 138U,TTT8U,TFT(),ZnTT 14U,GPT96U(赖氏法,下同),AKP(金氏法)20U,HBsAg阴性。辨属肝失条达,胆失疏泄,治宜疏肝泄胆,启上夺下。方药:

①瓜蒂散(甜瓜蒂,赤水豆各等份,研末)3克,每次取1克,吸入两鼻腔内,约30分钟,由鼻孔滴出黄水。每5天行1次。

②栀子大黄汤(栀子、枳实各12克,豆豉、大黄各10克)。煎服。每日1剂。

上瓜蒂散3次,以第2次滴出黄水最多,约150毫升,黄水滴出后,黄疸顿减,胸胁爽快,饮食倍增。汤剂共服15剂,黄疸尽除,诸症悉退,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达正常值。停药观察1年,未见反复。

(海崇熙医案)

(2)吴某,男,45岁,工人。1971年8月5日就诊。病者心中懊,发热身黄已2周。自述25年来嗜酒成癖,酒后多少食或不食。7月中旬,酒后心中烦扰热闷,小便不爽。次日身热瘙痒,腹满,恶心,继而发现全身微黄,经市医院诊新为急性传染性肝炎(黄疸期)。因西药过敏求助于中药治疗。现症:巩膜、周身皮肤黄染如橘子色,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沉弦。体温38.2℃,血压160/110mmHg。血检:白细胞21 000,肝功能和黄疸指数均有明显改变。据证诊为酒疸。治以清泄实热,方用栀子大黄汤加味:

栀子l5克,大黄10克,枳实15克,豆豉10克,黄芩15克,葛根5克。

服上方17剂,大便通,小便利,热降黄退,思食神安;继以上方加减服用35剂,诸症悉除,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嘱其断酒自养。

(秦书礼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