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猪膏发煎证

猪膏发煎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为久病津枯血瘀,胃肠燥结,肌肤失养,而致此证。但蜜煎导证,是津亏有热,以津亏为主;而猪发膏煎证,则以有热津亏瘀血为证质,病以不大便,口干,痛处不移为特点。不得已而就诊于予。问其每天10余次发作,每发则不断矢气四五十次,持续一二十分钟,响声很大。《金匮要略》谓:“此谷气之实也,以猪膏发煎导之。”显系肾脏伤残太甚。血余100克,猪油480克,熬至发枯,取润盛贮,一切食物中可以用油者俱用之。

【证象】 萎黄:身面萎黄不泽而干燥,大便秘涩难解,腹黄胀满急结,小便不利,饮食不消,形体消疲,舌苔薄,脉细或细数。

【证质】 胃肠燥结,津枯血瘀。

按:本方证是萎黄证。多为久病津枯血瘀,胃肠燥结,肌肤失养,而致此证。临床见肌肤萎黄不泽而干燥,大便秘涩难解,腹部胀满急结,小便不利,饮食不消,形体消瘦,舌苔薄,脉细或细数。

【证治】 润燥消瘀,通利二便。

【证方】 猪膏发煎方(图14-4):

图14-4 猪膏发煎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2味,将猪脂煎化,入血余,将血余焦化即成,分2次温服。

按:猪膏即猪脂,补虚润燥,滑肠通便;乱发即血余,入油中并溶,能消瘀活血,利小便。合用具有润燥消瘀,通利二便之效。故方后云:“病从小便出”。

【类证辨析】 猪发膏煎与蜜煎导证,都有大便秘结之症。但蜜煎导证,是津亏有热,以津亏为主;而猪发膏煎证,则以有热津亏瘀血为证质,病以不大便,口干,痛处不移为特点。这是其区别。

【临床运用】 本方证多见于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老年性便秘等病症。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钙、钠、钾、锌、铜、铁、锰等)补给作用。

【医案选例】

(1)陈妇,42岁,得一隐疾,不敢告人,在家亦不敢外出,偶有客至,则回避于房中,半年不愈。不得已而就诊于予。问其每天10余次发作,每发则不断矢气四五十次,持续一二十分钟,响声很大。按其脉沉细带数,饮食动作皆如常,余无所苦,惟大便干结,三五日方解1次。《金匮要略》谓:“此谷气之实也,以猪膏发煎导之。”遵照方服用,进服1剂,大便连泻数次,斯证顿愈,信古方之不谬也。

(刘天鉴医案)

(2)疸证多种,黑者属肾,肾气过损者曰女劳黑疸。今肌肤舌质尽黑,手指映日俱暗,强壮之年,肾阳早已不举(指阳痿),体虽丰腴,腰软不耐久坐,脉弱神疲,纳减足冷。显系肾脏伤残太甚。血余100克,猪油480克,熬至发枯,取润盛贮,一切食物中可以用油者俱用之。煎方:

制附子2.1克,炒枸杞子4.5克,炒黄柏3克,菟丝子4.5克,茯苓9克,牡蛎2.1克,茵陈4.5克,杜仲9克,熟地黄18克。

再诊:前方已服20余剂,肌肤之黑半化,其势渐转阴黄,形神大振,胃纳加餐,且可耐劳理事矣,再拟补养脾胃:

人参3克,沙苑子9克,杜仲9克,熟地黄30克,茯苓9克,白术4.5克,茵陈4.5克,枸杞子4.5克,川断9克,菟丝子6克,泽泻4.5克。黄疸不只是湿热黄疸一种,故也有可用补的。即使湿热黄疸恢复期或转入慢性病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湿热残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也多用补法,但须寓消于补,清补兼施。

(爱 庐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