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热犯胃肠,热扰胃气上逆,邪热下迫于肠,肠道传导失常,故见干呕和下利,并有一派热象。 黄芩加半夏生夏汤证、黄芩汤证、小柴胡汤证。前者与黄芩汤证皆可见于太阳与少阳合病,邪趋大肠而下利,但前者兼有胃气上逆,故尚见呕吐。患者因吃不洁葡萄,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泻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退而吐利不止,苔白厚,脉弦细数。证属太少合病,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证象】 呕利:干呕或呕吐,下利,腹泻急迫,稀黄臭秽,或有脓血,或伴身热心炊口苦,腹中挛急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质】 热犯胃肠,胃失和降。

按:本方证为热利干呕的证治。热犯胃肠,热扰胃气上逆,邪热下迫于肠,肠道传导失常,故见干呕和下利,并有一派热象。

【证治】 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证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图16-3):

图16-3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结构示意图 (单位:克)

用以上6味,以水2 000毫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日3次。温服。

按:方中以黄芩苦寒清热止利为主;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为辅;伍芍药酸寒,敛阴泄热,缓急止痛;大枣、甘草益气养阴,顾护正气。全方具有清热止利,和胃降逆,缓急止痛。

【类证辨析】 黄芩加半夏生夏汤证、黄芩汤证、小柴胡汤证。三者同属少阳病范畴。但同中有异。前者与黄芩汤证皆可见于太阳与少阳合病,邪趋大肠而下利,但前者兼有胃气上逆,故尚见呕吐。小柴胡汤证属单纯的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除见呕吐外,还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和心烦。

【临床运用】 本方证可见于神经性呕吐,菌痢,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急慢性胃炎,胆囊炎等。

【现代研究】 药理实验证明:本方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静、镇痛和缓解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医案选例】

(1)刘某,女,50岁。1965年9争12日初诊。患者因吃不洁葡萄,患急性胃肠炎,出现身热恶寒,腹泻稀水便,温温欲吐,服葛根加半夏汤后,热退而吐利不止,苔白厚,脉弦细数。证属太少合病,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

上药服1剂,体温恢复正常,腹泻止,胃稍和,仍不思饮食,服2剂,身微汗出,饮食如常,仍感乏力。

(胡希恕医案)

(2)王某,男,27岁,农民。1966年7月8日来诊。患者突然呕吐,腹泻面秽,脉洪数,乃暑热伤及胃肠之故。

黄芩20克,白芍20克,甘草12克,大枣12枚,姜半夏10克,生姜3片。

1剂而愈。

(姬元璋医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