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可继发于粟粒性结核及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常在初染后1年内发生。
一、疾病相关知识介绍
【病因】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通常有两个过程,首先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在脑膜和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之后结节破溃,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形成粟粒性结核病灶(或结核球病灶)和脑膜的炎症性改变。结核性脑膜炎的另一感染途径是结核菌从颅骨或脊椎骨的结核病灶直接向颅内或椎管内侵入。
【常见症状】
起病徐缓,开始可有低热、盗汗、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纳差、恶心、呕吐、便秘、易激动等,继而头痛加剧,并有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高压症状和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等,常伴惊厥、角弓反张、反射消失及大小便失禁等。脑神经受累则引起上睑下垂、斜视、复视、瞳孔不等大、面神经麻痹等。脑内动脉闭塞者则可导致偏瘫。出现呼吸衰竭者病死率极高。
【常见治疗方法】
1.可采用以下的方案治疗,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与乙胺丁醇等可供选用。INH易透入脑脊液,是治疗的主要药物。
2.治疗可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如异烟肼、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或上述三联加链霉素。
3.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为必要。
4.对症治疗,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控制癫发作。蛛网膜粘连所致脑积水,可行脑脊液分流术治疗。
二、家庭应急处理
1.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
2.严格卧床休息,细心护理,营养丰富。
3.病情严重者必须住院治疗。
三、家庭护理
(一)常见的护理问题
1.病人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或呼吸不规则。
2.病人在抽搐或呛咳后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肺部啰音。
3.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
4.呕吐频繁或呼吸不畅,呼吸道感染,口腔异味。
5.营养不足,低于机体需要量,表现为病人消瘦、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头发无光泽。
6.病人对环境刺激的感知改变,出现焦虑、忧郁、幻觉或妄想,精神障碍。
(二)解决护理问题的措施
1.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 如病人脉搏减慢、血压升高、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或呼吸不规则时就应考虑有脑压升高或脑疝的可能,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如病人在抽搐或呛咳后出现呼吸急促、发绀或肺部啰音或吸入性肺炎的可能,应及时吸痰。
2.体位 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体位
(1)头高脚低位:适用于有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呕吐频繁或呼吸不畅、置胃管者。使病人抬高头部30°,头偏向一侧,可减低颅内压;还可利于口腔分泌物的清除,使气道通畅,防止误吸。
(2)侧卧位:适用于病人意识障碍轻或有皮肤受压、破损时采用的体位。
3.掌握各种管道的维护方法、程序 如吸氧病人,应检查吸氧管有无堵塞,每日更换吸氧管;留置胃管者,在注药、喂餐后,用温水冲洗,防止空气进入产生胃胀气,加重病情;检查尿管是否通畅及观察尿色、尿量。
4.体表组织的护理
(1)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首先要保持床单的平整、干燥无碎屑;其次应给病人按时翻身,按摩受压组织或骨突处。
(2)眼部的护理: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膏,有条件者,可戴眼罩。
(3)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既可防止呼吸道感染,又能去除口腔异味。可用复方硼酸液漱口,每日多次。痰液可用5%石炭酸或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倒掉,对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注意口腔真菌感染。
5.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渣、易消化饮食。对昏迷不能进食者应通过鼻饲保证营养的摄入,每次鼻饲量不宜超过200ml(如牛奶、鸡蛋、鱼肉汤等),每日可鼻饲3~5次。
(三)预防发生护理问题的措施
1.早发现并积极治疗传染源,早期发现成人结核病病人,尤其在和小儿密切接触的人员中,如父母、托儿所的保育员及幼儿园和小学里的教师,做好预防结核病传染工作,加强成人结核的管理和治疗。
2.保护病人,病床加护栏,适当约束,防止受伤等意外。协助完成生活护理,确保病人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3.加强营养,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类等饮食为主。保证病人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4.注意保护病人,防止自伤或伤人等意外。
5.避免或引起病人焦虑的情境,提供保护性护理。
6.鼓励病人坚持自我照顾的行为;协助病人入浴、如厕、起居、穿衣、饮食等生活护理,将日常用品放于病人伸手可及处;按摩和被动活动患肢、鼓励和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肯定每一点滴进步,增强病人的信心;给病人创造或提供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及必要的设施。
四、家庭药箱
(一)家庭常用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喷丁(环戊哌嗪利福霉素)、吡嗪酰胺、链霉素与乙胺丁醇、泼尼松(prednisone)或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等。
(二)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1.异烟肼
(1)作用:本品为治疗结核病第一线药,对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和杀灭作用,对细胞内外的结核菌同样有效。其特点为疗效好、用量小及易于口服。多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减少结核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有协同作用而提高疗效。临床用于各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及肺外活动性结核等。
(2)不良反应:①有轻度胃肠道反应,如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及便秘等,孕妇慎用;②常有周围神经炎;③有肝损害,肝功能不良者忌用;④过敏反应,可出现药物热及皮疹;⑤血液系统症状:贫血、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⑥内分泌失调、男子女性化乳房、泌乳、月经不调、阳萎等。
2.利福平
(1)作用:本品为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麻风杆菌和沙眼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常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治疗各种结核。
(2)不良反应:对肝脏有一定毒性;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热;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视物模糊、嗜睡、肢体麻木。对本品过敏者以及孕妇禁用。老年人,儿童慎用。
3.利福喷丁(环戊哌嗪利福霉素)
(1)作用:本品为半合成的利福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与利福平相似。其特点为高效、长效及低毒。对结核杆菌、麻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病毒衣原体均有抗菌作用。
(2)不良反应:较利福平轻,有头晕、失眠、皮疹及胃肠道反应;可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肝功异常者及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因药物代谢,可使病人排泄物出现橙红色。
4.吡嗪酰胺
(1)作用:本品的结构类似烟酰胺,进入细胞可起杀菌作用。在pH值较低的条件下,抗菌活性较强,本品为二线抗结核药,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主要用于经一线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单用本品易产生耐药性,需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
(2)不良反应。①肝脏损害:最常见,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故肝功能不良者及3岁以下小儿禁用;②可致关节痛:症状如痛风;③过敏反应:偶见发热及皮疹,甚至可出现黄疸;④皮肤反应:个别对光敏感,皮肤曝光部位呈鲜红棕色。长期服药者,皮肤呈古铜色,停药后可逐渐恢复;⑤胃肠道反应:有食欲缺乏、恶心及呕吐等。
5.链霉素
(1)作用:属于氨基糖苷碱性化合物,它与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蛋白体蛋白质结合,起到了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从而杀灭或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由于链霉素肌内注射的疼痛反应比较小,适宜临床使用,只要应用对象选择得当,剂量又比较合适,大部分病人可以长期注射。
(2)不良反应:①链霉素容易损害听觉神经,可以引起眩晕,运动时失去协调(又称共济失调);可以引起耳鸣,听力下降,严重时出现耳聋;②产生链霉素过敏反应的人很少,但还是存在。轻则出现发热、药物性皮疹,严重的会发生剥脱性皮炎,甚至过敏性休克。所以,有链霉素和其他药物过敏史者不用或慎用;③链霉素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脏的毒性较多,肾功能有损害的病人应该少用或不用,即使一定要用,必须经常检查肾功能和尿常规。老年人因药物血浓度维持时间比年轻人长,所以,应用链霉素要减量和谨慎使用,并进行严密观察;④有的病人可以出现口唇周围和面部的麻木感,轻者不需停药,重者必须在专门医师的指导下减量或停药。
6.乙胺丁醇
(1)作用:乙胺丁醇为抗结核病药。对增殖期结核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其他细菌无效。与其他抗结核药间亦无交叉耐药性,常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
(2)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球后视神经炎,其发生与剂量大小有关,(按正规用法,发生率为0.8%),长期服药者易引起。表现为视敏感度降低,辨色力受损,视野狭窄,出现盲点,停药后可缓慢恢复,也有不能恢复者。用药期间应检查视觉。此外,还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偶见过敏反应、肝功损害等。婴幼儿禁用。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病人在用药时,出现上述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思想上一定要重视,千万不可麻痹大意。特别是使用激素药剂量要适中。在减量过程中可配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激素于用药4~6周后缓慢减量,根据病情在2~3个月内减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