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动脉配布可分成骨外血管网和骨内营养动脉两大部分。骨外血管网又可分成横突前、横突后和椎管内三区。节段动脉主干行经椎体两侧时向椎体发出两短支。①周围支:营养骨膜、韧带及附近结构,并构成椎体两侧的纵链吻合和椎体前的横行吻合。②中央支:常为1~3支,数目恒定,于椎体中份穿入骨内。
脊柱的动脉具有明显的节段性,节段动脉在椎间孔处发出后支。后支向外发出横突前支,分布于附近结构并形成纵行吻合链;后支向椎间孔发出脊支进入椎管,终支名背侧支,向后越过横突布于椎弓后方诸结构。
脊支于椎间孔处分成3支。①椎管前支:于椎体后面分成升支和降支,从升支发出横支经椎体后面中央的静脉窦孔进入椎体成为椎内营养动脉,进入前可与对侧横支形成吻合。升、降支与上下位相应支吻合,构成纵行吻合链(图12-6)。②根动脉:又名脊膜支,多从椎管前支分出,随脊神经根分布于神经根及脊髓。③椎管后支:于椎管后壁前面分升、降支和横行吻合支,构成绳梯式稀疏的吻合链,于椎弓根下缘处发椎弓营养动脉.从下缘后份的营养孔进入骨内。
图12-6 椎管内动脉梯形吻合链
背侧支在横突根部附近分成上关节支、关节间支和下关节支。上位下关节支与下位上关节支在横突后方构成纵行吻合链。上关节支发一恒定的椎弓营养动脉,于上关节突根部附近进入椎弓(图12-7)。
图12-7 节段动脉背侧支的分支分布
注:1.下关节突支;2.上关节突支;3.纵行吻合链;4.横突前支
(一)脊柱颈段的动脉
来源比较分散,横突前区和椎管内的动脉来自椎动脉、甲状腺下动脉和颈升动脉。它们向椎体发出的周围支在颈长肌的内侧缘处吻合成纵行动脉链,上达寰椎前结节。链上发出的横支在前纵韧带深面横过椎体与对侧支吻合。分布于椎管内的脊支主要由椎动脉发出,又名椎间动脉。横突后区的动脉绝大部分来自颈深动脉,上份有时来自枕动脉降支。颈深动脉相当于肋间后动脉的后支,它与最上肋间动脉共干(名肋颈干)发自锁骨下动脉(图12-8)。
齿突的动脉供应:由椎动脉发出的前升动脉、后升动脉和由咽升动脉发出的前水平动脉、后水平动脉供应。这4对动脉在齿突顶部吻合成顶弓。前、后升动脉各发—营养动脉于齿突基底部进入齿突内,张正兴认为是齿突的主要营养动脉。齿突尖部由顶弓发支供应,经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进入齿突(图12-9)。如齿突骨折发生在前、后升动脉的穿支进入齿突处之上,齿突的血供将严重不足,导致延迟愈合、不愈合、齿突缺血性坏死等。如在骨折时伴有韧带撕裂,齿突血供将更为不足。临床上进行颅环—骨盆牵引时,可能过度牵扯齿突韧带,对齿突的血供造成不良影响。
图12-8 颈段动脉及胸腰段动脉的分布
图12-9 齿突的血液供应
注:1.后升动脉;2.前升动脉;3.舌下神经管;4.后水平动脉;5.前水平动脉
(二)脊柱胸段的动脉
上位2胸椎由甲状腺下动脉、椎动脉和最上肋间动脉发支配布。T3-T12由3~12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发支配布。
脊髓的动脉除颈上段来自椎动脉外,其余由节段性动脉发出的根动脉供应,随前根到脊髓者名脊髓前支,共3~9支,相互吻合成脊髓前正中动脉;随后根到脊髓者名脊髓后支,共5~21支(平均11支),相互吻合成脊髓后外侧动脉,由于数目不多,如损伤根动脉,特别是损伤脊髓前、后纵行吻合的连续性,将造成脊髓的缺血,发生截瘫。最易波及的是T4段和T1段两处。有两支脊髓前支较粗,其一为腰膨大动脉,起自T7-L3,T9最为常见;另一为颈膨大动脉,起自C4-L4,C8最常见。前者外径平均1.0mm,后者外径平均0.9mm,是脊髓的重要供血动脉,手术时要注意避免损伤。
(三)脊柱腰段的动脉
来自腹主动脉发出4对腰动脉,来自骶中动脉的腰最下动脉(第5腰动脉)布于L5前外侧面。髂腰动脉的腰支发出脊支进入椎管,发背侧支布于L5的后面。
腰段的横突前支较粗大,经横突前面斜向下外到横突下方,布于附近腰大肌、腰方肌,并发支与上、下同名动脉构成纵行吻合链。横突前动脉损伤将引起大出血或术后产生巨大的腹膜后血肿,导致难于处理的肠麻痹。
(四)脊柱骶尾段的动脉
骶骨的动脉来自骶中动脉和骶外侧动脉。骶中动脉分布于骶椎体前面直至尾骨尖,并发支进入双侧骶前孔。骶外侧动脉发分支进入骶前孔,与骶中动脉的分支吻合或不吻合,其在骶管内分支的分布情况与上位各段的模式相同,但发一终支从骶后孔穿出即背侧支,布于骶骨后面。骶外侧动脉发支向上参与横突前吻合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