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学者推荐保守治疗,理由是AS患者常伴全身其他脏器尤其是呼吸器官的损害,手术并发症多,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麻醉及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风险明显降低。手术治疗不但能稳定脊柱,同时也能直接解除对脊髓神经的压迫,可更有效地避免因长期牵引及外固定引起的并发症。对于手术方法基本类似于普通脊柱骨折,也有其特殊注意事项。
(一)前路手术
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虽有脱位但通过牵引已复位的AS的颈椎骨折,由于颈椎所受应力相对较小,加之AS颈椎骨折多为剪力骨折,因此单纯的前路椎体间融合加钢板固定有时也足以使骨折局部稳定,达到骨折愈合。
但是前路是否用钢板固定应根据手术前、手术中对骨质情况的判断而定。对于骨质疏松严重AS颈椎骨折患者,骨小梁非常稀疏细小,骨内呈明显的蜂窝状,如果仅行前路钢板固定,置入钢板时可感觉螺钉拧不紧,术后不久即可能出现松动、移位、脱出。对这类患者先行前路或只行前路手术达不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的目的,如果骨质尚好则可加用钢板以提高牢固性和融合率。这与普通颈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是有区别的。
(二)后路手术
部分骨折脱位的颈椎骨折患者可能出现脱位处的小关节突跳跃交锁,单纯前路手术难以复位,须行或加行后路手术治疗。该处关节突可能完整未发生骨折,予以将交锁的关节突各咬除一部分,然后提拉棘突往往即可纠正脱位。
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患者也需经后路减压,由于后方的解剖标志清楚和骨质较好,可行侧块螺钉固定,并进行植骨融合。对于AS脊柱骨折患者,单纯的椎板切除减压或椎板成形术是不可接受的。
(三)前后路联合手术
因为AS患者脊柱生物力学发生变化,加之骨折的上、下端均已骨性融合,脊柱的活动集中于骨折处;且骨折又多累及三柱,属不稳定骨折;加之胸腰段所受应力远远大于颈椎。因此,与一般的胸腰椎骨折不同,AS胸腰椎骨折对融合及稳定的要求更高。
前方骨折发生在椎间盘所在处,其内有髓核组织,自行融合的可能性很小,再加之可能有骨块进入椎管需要减压,所以需在后路手术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再行前路手术完成前方重建融合或减压。否则单后方固定融合而前方缺乏支撑,内固定可能因承载折应力过大而易断裂。
多数学者主张对于三柱骨折及假关节形成的病例,应行360°融合,主张前、后路联合融合固定。对于颈椎已受累发生僵硬畸形的患者发生外伤性骨折脱位时应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然后一期行前路减压和植骨融合。我院对14例AS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图12-48),必要时再一期或择期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临床效果满意。
对于为了减少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应力,同时避免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内固定物松动,AS胸腰椎骨折,后方固定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骨折的间隙,而应向上、下各延伸1~2个节段。
图12-48 AS患者颈椎骨折行后路固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