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论全球化
从理论上最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的论述奠定了当今全球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在密切地结合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对这一现象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建立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理论,我们有必要在此充分强调,从事全球化研究,必须从细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开始,据此我们才有可能结合当代的具体实践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见解。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个一直在缓慢发展的全球化过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历史演变后,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客观现象:全球化从经济领域波及整个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并日益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研究。既然全球化是来自西方的一个现象,那么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同样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之进行分析批判。对于全球化这一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十分重视的,但他们往往只看到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积极后果,却忽视了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或者干脆连其积极的意义也全然予以否定。因此他们对全球化的推进和欢呼也好,或者反对和批判也好,都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当我们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重读《共产党宣言》时,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了全球化过程的两个层面。早在1848年,当资本主义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并处于发展期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窥见了其中隐含着的种种矛盾,并且颇有远见地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
虽然东西方的全球化研究者都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过这段文字,但我们此时再加以细读便不难看出,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确实曾在西方历史上的两个层面有所表现:其一是1492年始自欧洲的哥伦布远涉重洋对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它开启了西方资本从中心向边缘地带的扩展,亦即开始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宏伟计划,在这一宏伟计划下,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弱小国家不是依循欧美的模式,就是成为其现代性大规划中的一个普通角色。其二便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示的“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的现象,这实际上也预示了文化上出现全球化趋势的可能性。
对于文化上的全球化现象,学界始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不争之实,例如英语的普及、麦当劳餐馆在全世界的落户和变形、美国好莱坞影片对另一些弱小民族文化和电影的冲击、大众传媒及国际互联网的无所不及之影响,等等。这一切事实都说明,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向我们逼近,它迫使我们思考出某种积极的对策。反之,认为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向只表明一种趋同的倾向,而忽视其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共产党宣言》上述引文中有一个关键词: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众所周知,“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先是由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的,后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对文化知识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世界文学”概念。这对比较文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在19世纪后半叶的诞生,和在20世纪的长足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对于“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我们将作何解释呢?我们认为,从文化差异和多元发展走向这一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世界文学”并不意味着世界上只存在着一种模式的文学,而是在一种大的宏观的、国际的乃至全球的背景下,存在着一种仍保持着各民族原有风格特色的,但同时又代表了世界先进审美潮流和发展方向的世界文学。
由此可见,与经济上由西向东的路径不同,文化上的全球化进程应当是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随着资本的由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展,(殖民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风尚也渗透到这些地区;但随之便出现了第二个方向,即(被殖民的)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抗争和互动,这样便出现了边缘文化渗入到主流文化之主体,并消解主流文化霸权的现象。对于这后一种现象,我们完全可以从原先的殖民地文化渗透到宗主国,并对之进行解构的过程见出例证。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有过的西进,例如中国餐馆和饮食文化在全世界的风行,以及中国的针灸、中医以及武术在西方所引起的兴趣,亦可说明这一点。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是文化上的全球化的另一极致:从东方到西方,从边缘到中心。而在当今时代,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更是日益明显。所以,文化上出现的全球化现象应当说,首先,它确实已经发生;其次,它并不可怕,因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全球化不可能不受到另一种势力——文化本土化的抵制,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作用,或者说是一种“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发展趋向。
基于这一立场,我们可以来对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全球化现象的实质,展开分析批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