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一)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1.血中AFP浓度检测对诊断干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参考值 低于25μg/L。
3.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增高,超过300μg/L,增高率为75%~80%;约有1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AFP为阴性。
(2)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时,含量也可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以后下降;但多低于300μg/L。
(二)癌胚抗原测定
1.胎儿具有合成癌胚抗原(CEA)的能力,但出生后含量极低。检测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复发判断有意义。
2.参考值 <15μg/L。
3.临床意义
(1)明显增高见于90%的胰腺癌、74%的结肠痛、60%的乳腺瘤患者。
(2)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CEA轻度升高。
(三)组织多肽抗原测定
1.组织多肽抗原(TPA)是存在于胎盘和大部分肿瘤组织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一种单链多肽。在观察疗效上有较高的敏感性。
2.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A显著升高;治疗好转可降低,再次升高,提示复发;TPA和CEA联合检测有利于良、恶性乳腺病鉴别等。
(四)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
临床意义:前列腺癌时患者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
(五)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测定
临床意义:
(1)血清中SCC水平升高,可见于83%的宫颈癌、25%~75%的肺鳞状细胞癌、30%Ⅰ期食管癌、89%的Ⅲ期食管瘤。
(2)也见于卵集痛、子宫癌和颈部鳞状上皮细胞癌。
(3)检测上述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复发、转移或评价预后。
二、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瘤抗原-50测定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胰腺瘤、胆(管)囊癌、原发性肝癌、卵巢痛等。
(2)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癌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复发监测颇具价值。
(3)对鉴别良、恶性胸、腹腔积液有价值。
(二)癌抗原72-4测定
临床意义:胃肠道和卵巢肿瘤的标志。
(三)糖链抗原10-9测定
临床意义: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水平可明显升高,但无早期诊断价值。
(四)癌抗原125测定
临床意义:CA125对诊断卵巢癌有较大临床价值,尤其对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复发较为灵敏。
(五)癌抗原242测定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胰腺癌、结肠癌、胃癌等。
(六)癌抗原15-3测定
临床意义:
(1)乳腺癌时,可见CA明显升高,但对早期乳腺癌,灵敏度不高。
(2)可用于观察乳腺治疗后有无复发及检测乳腺瘤的转移。
(3)支气管瘤和妊娠时其血清水平也可见不同程度的增高。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定
1、PAP是一种前列腺外分泌物中能水解磷酸脂的糖蛋白。
2.参考值≤2.0μg/L。
3.临床意义 对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PAP浓度明显升高,程度与癌瘤发展水平平行。
(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1.NSE与神经内分泌起源的肿瘤有关。
2.临床意义
(1)小细胞肺癌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标志物。
(2)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
(三)异常凝集酶原测定
临床意义:APT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
(四)α-L-岩藻糖苷酶测定
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癌的标志物之一。
主治语录
需要牢记的几种肿瘤标志物是AFP、CEA、CA125、NSE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