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常时,心脏每个心动周期都是从右心房的一个特殊区域:窦房结发出兴奋,进而使周围心房肌除极,在整个心房中扩布。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

一、心脏的电活动

1.肌肉的收缩伴有电的变化,称为除极。除极能够被贴在体表某些特定部位的电极检测到,这样心肌收缩时伴发的电的改变能被十分清晰地检测到并记录下来。

2.心脏有4个腔,但从电活动的角度看,可以把心脏看成两个腔:心房腔和心室腔。

3.心脏电活动过程

(1)正常时,心脏每个心动周期都是从右心房的一个特殊区域:窦房结(SA node)发出兴奋,进而使周围心房肌除极,在整个心房中扩布。

(2)随后,兴奋通过房室结,在这一区域兴奋传导缓慢,发生延迟。

(3)随后,兴奋经过一条单一的传导路——希氏束(bundle of His)。

(4)其后,在室间隔,传导路分成右束支和左束支,左束支又进一步分成两个分支。

(5)再向下,兴奋沿浦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s),迅速下传并最终传至心室肌的工作细胞。

主治语录

心脏电活动的过程需要熟练掌握。

二、心电图的图形

1.心房肌小,腔壁薄,心房收缩伴发的电变化在心电图中表现为P波;心室肌质量大,室壁厚,心室除极时形成大的QRS波;心室肌从除极状态返回到静息状态的过程称为复极,形成T波。

2.QRS波的命名

(1)如果QRS波中的第一个波向下,就称其为Q波。

(2)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Q波)。

(3)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波。

图5-1-1 心电图的图形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

(1)包括标准导联I、Ⅱ、Ⅲ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

(2)肢体导联的导联轴和电极位置:

①导联轴: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肢体导联的导联轴见下图。

图5-1-2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②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见下图。

图5-1-3 标准导联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图5-1-4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

2.胸导联

(1)属于单极导联,包括V1~V6导联。通过吸附电极与胸壁连接,6个导联的位置位于第4和第5肋间,见图5-1-5。

图5-1-5 胸导联电极位置

(2)6个胸前导联是在心脏的水平面观察心脏,分别从心脏的前面和侧面观察,见5-1-6图。

图5-1-6 胸前导联与心脏水平面的关系

学习提示

1.Ⅰ、Ⅱ、aVL导联是从心脏的左侧面观测心脏电活动;Ⅲ、aVF导联是从心脏的下面观测心脏的电活动;而aVR导联则是从右心房的方向观测心脏电活动。

2.V1、V2导联是从右室方向观察心脏;V3、V4导联是从室间隔和左房前壁方向观察心脏;V5和V6导联是从左室前壁和侧壁观察心脏。

主治语录

心电图在临床中运用很多,各种导联的连接方法要熟练掌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