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证
1.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烧灼,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食欲下降等上消化道症状原因不明者。
2.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检查不仅可获病因诊断,尚可同时进行治疗。
3.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或不能解释的上消化道病变,特别是黏膜病变和疑有肿瘤者。
4.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术后胃、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
5.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或手术后的随访。
6.需做内镜治疗的患者,如摘取异物、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与结扎、食管狭窄的扩张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摘除等。
(二)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患,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期、严重呼吸衰竭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等,轻症心肺功能不全不属禁忌。必要时酌情在监护条件下进行,以策安全。
2.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3.神志不清,精神失常检查不能合作者。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严重咽喉部疾患、腐蚀性食管炎和胃炎、巨大食管憩室、主动脉瘤及严重颈胸段脊柱畸形等。
6.急性传染性肝炎或胃肠道传染病一般暂缓检查;慢性乙、丙型肝炎或抗原携带者、AIDS患者应备有特殊的消毒措施。
(三)方法
1.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禁食8h。
(2)询问病史、必要的体检、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合作。
(3)麻醉。
(4)过度紧张者可用镇静药;为使视野更清晰可口服去泡剂。
(5)检查胃镜及配件。备好监护设备、氧气及急救药品。
2.检查方法
(1)患者取左侧卧,双腿屈曲,头垫低枕,使颈部松弛。
(2)口边置弯盘、嘱患者咬紧牙垫,铺上消毒巾或毛巾。
(3)医生左手持胃镜操纵部,右手持先端约20cm处,直视下将胃镜经咬口插入口腔,缓缓沿舌背、咽后壁插入食管。嘱患者做深呼吸,配合吞咽动作将减少恶心,有助于插镜。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暴力。勿误入气管。
(4)胃镜先端通过齿状线插入贲门在胃底部略向左、上可见胃体腔,推进至幽门前区,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将先端右旋上翘90°,向右转90°,调整胃镜深度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及乳头部。退镜,逐段观察十二指肠、胃及食管各段病变。
(5)对有价值部位摄像、活检、刷取细胞涂片及抽取胃液检查助诊。
(6)退出胃镜时尽量抽气,防止腹胀。
主治语录
操作前要熟悉消化道的解剖位置,操作过程中知识和操作技巧是必需的,此外要做到胆大心细。
(四)并发症
1.一般并发症 喉头痉挛,下领关节脱臼,咽喉部感染、脓肿、腮腺肿大、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等。
2.严重并发症
(1)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2)食管、胃、肠穿孔等,多由于操作粗暴,盲目插镜造成。
(3)感染。
(4)低氧血症。
(五)常见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断
1.慢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斑片状发红、黏膜水肿、反光增强、红白相间,胃小区显著,黏膜下出血,表面可有针尖状,片状糜烂,可平坦或隆起,表面有白色薄苔,周围有红晕,黏膜皱襞增粗,黏膜呈细颗粒状,发炎黏膜表面有较多透明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难以冲掉。
(2)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苍白或花斑状(以白为主)黏膜萎缩变薄,皱襞变浅甚至消失、黏膜下血管透见。小结节状或粗糙颖粒状,表面缺少光泽,分泌物少。黏膜活检腺体萎缩有助于确诊。
(3)慢性肥厚性胃炎:黏膜肥厚、水肿,表现为皱襞粗大,似脑回状,充血不能展平,颜色深红(似牛肉色),胃内分泌物增多,常伴糜烂,亦有结节状或铺路石样外观。
2.溃疡
(1)活动期: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凹陷,多数为0.5~1.5cm直径,底部覆以白苔,其上可见出血点,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呈堤状隆起。
(2)愈合期:溃疡缩小、变浅、白苔边缘光滑变薄,周边水肿消失,再生上皮明显呈红色栅状,可见黏膜皱襞集中,达溃疡边缘。
(3)瘢痕期:溃疡消失为再生上皮覆盖,黏膜皱襞呈放射状集中。
3.肿瘤
恶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胃窦,一般较良性溃疡大而不规则,周边不整齐,底部不平,触之质硬,黏膜脆易出血,根据形态分为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识别并无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