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患者非语言信息的观察与释解

对患者非语言信息的观察与释解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患者不同的种族、文化、职业、年龄、生活习惯、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导致了患者体态语的复杂性。3.老年患者的体态语 老年患者鉴于年龄及自身状况等原因,在体态语的“表达”上会显得迟钝、木讷,再加上有些老年患者口语表达不清、欠完整,给医务人员的问诊带来不便。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如能正确解读患者发出的非语言信息,不但可以使医患双方顺利地进行沟通,而且还可以使双方的沟通更加有效。然而患者不同的种族、文化、职业、年龄、生活习惯、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导致了患者体态语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医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释解非语言信息的原则和患者的体态语的特点,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观察理解能力,去正确识别、解读各类患者的体态语。因此,学会解读患者发出的非语言信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术。

(一)释解非语言信息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心理学家发现,各种身体语言的使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响应,互相一致,整体协调的。而准确理解非语言信息的正确途径,应当是从一个人全部身体语言的状况去了解。如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医生获得病情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患者了解医生内心活动的镜子。但由于面部表情变化快、信息多和可控制的特点,给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综合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获悉患者真实的情况。

2.个性化原则 非语言信息的意义直接与情境和沟通者性格特征有关。在不同的情境中,身体语言所表明的意义也会不同,因而在理解身体语言时,应考虑到具体情境与不同性格等背景因素,正确理解人们身体语言信号的真实意义。孤立地从某种身体语言信号去判断其意,容易产生误解。

3.制约性原则 一般来说,体态语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须在可视环境下应用。它虽然可以离开有声语言而单独使用,但却无法表达复杂抽象的意义,容易含混、产生歧义。因此,在特定环境中只能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手段。

(二)解读患者的非语言信息

1.婴幼儿患者的体态语 婴儿虽然不能像成人一样充分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身心变化及需求,但会用笑、哭等行为来表示。如不同婴儿的哭声表示不同的内容:正常新生儿的哭声,第一声哭声响亮有力而均匀;饥饿性哭声,是有时间性,往往发生在喂奶前半小时。腹痛时哭声,往往呈阵发性,哭声尖锐,表情痛苦,同时婴儿腹部较胀,哭时下肢向腹部蜷曲,大便伴有白色颗粒。颅内出血的新生儿啼哭时高声尖叫,并且伴有双眼凝视、眼球震颤、前囟饱满等表现;受到刺激,新生儿出现暴发性高声尖叫,回声较长或特别短。为提高新生儿的医疗护理质量,医生应该了解新生儿各种哭声的特点,并进行密切观察,以掌握新生儿的需求、不适或疾病,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对于幼儿患者,还应掌握儿童的性格特点,从患儿的面部表情、动作及态度等体态语中发现患儿的病症。

2.成人患者的体态语 成人患者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一般都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医生可以配合成人患者的口语表达,来观察、理解其体态语。而对不能与医生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应多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有时甚至能够以此而发现很重要的病情变化。如皱眉表示患者对目前的操作感到不舒服或意欲拒绝;

资料库惊奇地注视则是对你的做法不明白或你的观点使他惊奇;躲避与你视线接触,说明患者感觉不自然、紧张等。只有真正捕捉到这些体态语,才能彻底理解患者内心体验,最终达到患者与医生能够彻底地身心配合。有的医院的医务人员面对一些正在经受治疗、不便说话的患者,自创一些简单易学的规定手势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患者手势语顺口溜

江西省某医院结合临床实际,根据做气管插管、胃镜、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需求,设计出常用的手势语,编成顺口溜,供患者选用:“口渴拇示(食)连成圆,身痒五指可抓挠,伤口疼痛举起拳,恶心呕吐摇摇拳,拇指朝下解大便,竖起示指小便解,有事用手拍床边,有痰示指指向喉,摇手表示不舒服,满意舒服拇指伸”。

3.老年患者的体态语 老年患者鉴于年龄及自身状况等原因,在体态语的“表达”上会显得迟钝、木讷,再加上有些老年患者口语表达不清、欠完整,给医务人员的问诊带来不便。因此,除尽量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口语交流外,还应细心地观察他们的行为、表情、神态、目光、体态等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信息,了解其心理状态及变化,巧妙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可取得有效的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