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成药,大部分是根据治病功效、方剂来源、产地、中医常用术语、服用对象、历史典故、传说以及儒家思想等内容进行命名的,有较强地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按其范围,可归纳为以下12个方面。
(1)按功效和主治范围命名:这类名称便于医生按用途选药,对症治疗。如止咳定喘丸、拨云散、清音丸、妇科调经丸、跌打丸、十全大补丸等。
(2)按君药和功效混合命名:它最大的优点,是依据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首先交待了君药,再配之以佐使药,能够迅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木香顺气丸、香砂六君子丸、香砂和中丸、朱砂安神丸、银翘解毒丸、桂附理中丸、牛黄清心丸等。
(3)按服用剂量命名:它说明此类药物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并寓意这些成药内含有毒烈剧性,不宜多服。故连同主病范围、服用剂量等,并命于其中。如七厘散、十滴水、喉痛一粒丸、牙痛一粒丸、九分散、一粒珠等。
(4)按药物组成命名:这种命名方法针对性强,说明君药具有较大的适用效果。如丹参片、半夏片、桔梗片、复方五味子片、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独活寄生丸等。
(5)按处方来源命名:主要说明此类药物是根据古代名医名方选配的,配方合理,功效显著,毋庸置疑。如源于《金匮要略》的金匮肾气丸,源于《济生方》的济生肾气丸,源于《和剂局方》的局方至宝丹,源于《千金方》的千金止带丸等。
(6)按方剂创始人和产地命名:用这种方法命名,既宣传此类中成药的历史、疗效,又寓意这些方子多有来源。如云南白药、季德胜蛇药片、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南通蛇药、黄氏响声丸等。
(7)按中医常用术语命名:它以中医五行、脏腑乘侮关系和中药归经的理论,阐明了药物的用途。如泻肺热的泻白散,健神安眠的安泰丸,治心血亏损、心悸不寐的归脾丸,治疗产后恶露的失笑散等。
(8)按药物色泽和外观命名:直接以药物的色泽命名,虽无特殊意义,但可以起到区别辨认的作用。如红棉散、红升丹、白降丹、碧云散、桃花散、三黄片、紫雪丹、红膏药、绿膏药等。
(9)按方剂药味种数和分量命名:说明此方几味药配合后,可发挥君臣佐使的治疗效能。如一捻金、二冬膏、三仙丹、四虎散、五仁丸、六一散、七厘散、八珍膏、八宝眼药、九味羌活丸、十枣丸等。
(10)按治疗对象命名:它直接以治疗对象与药物的用途共同命名,使学者对这些成药一目了然,有利于治疗选药。如女金丹、安胎丸、益母丸、妇科调经丸、男宝、小儿回春丹、小儿百寿丹等。
(11)按历史典故、人名和传说命名:这种命名法,主要是寓意此类药物神奇或独特的作用,并伴有一定的纪念性和功用续传性。如华佗膏、史国公酒、冯了性药酒、天一散、坎离砂、玉泉丸、天王补心丹、缩泉丸、雄狮丸等。
(12)按传统儒家思想命名:这些带有一定的崇拜思想或遵古色彩,目的是为了增强人们对此类药物的信赖感。如至圣丹、孔圣枕中丹、六神丸、定坤丹、霞天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