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霉病
【病理机制】 曲菌最常寄生于肺部原有的空洞或空腔中,菌丝、纤维黏液和细胞残渣在腔内结成一体成为曲菌球,也可在肺内播散而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或球形病灶,坏死咯出后形成空洞。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咯血、咳嗽、咳痰。咯血多为少量或中等量,或痰中带血,其次为低热、胸痛、盗汗、气急和消瘦。
【X线表现】
1.曲菌球表现为一圆形软组织影,在腔洞中可呈游离状态,与腔壁之间有空隙,如改变体位则其位置可改变(图2-26)。
图2-26 左上肺空洞并曲菌球、右上肺片状浸润灶、右下肺葡萄串征
2.支气管肺浸润病变肺纹增粗,一侧或两侧中下肺有片状模糊阴影,呈支气管肺炎状,也可呈大片状浸润。
3.黏液嵌塞征由于嵌塞分泌物的支气管远端扩张而形成所谓的指套征、“V”字征、葡萄串征等改变,多见上肺近肺门部,黏液咳出后可立即消失,也可形成肺不张。
4.两肺多发性球形或片状阴影,边缘模糊,与血源性肺脓肿相似。
5.多发薄壁空洞,为球形病灶坏死的结果。
6.肺梗死,与血栓性肺梗死相似。
7.肺门淋巴结肿大。
(二)念珠菌病
【病理机制】 主要病变为肺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可以干酪化。
【临床表现】 支气管型的主要症状为持久咳嗽、咳黏痰、痰内有灰白色的凝固体;肺型症状较重,有寒战、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及胸痛、盗汗等。
【X线表现】
1.支气管型
(1)肺门淋巴结增大。
(2)肺纹普遍增多、增粗而模糊。
2.肺型
(1)两中、下肺斑点状、小结节状和不规则的片状阴影,上肺病变少见。
(2)病变有融合趋势。形成大片甚至大叶实变。
(3)有时可为两肺弥漫性粟粒或小斑点状阴影,较粟粒结核粗大而稀少,一般不累及肺尖部。
(4)胸膜增厚,但胸腔积液(胸水)较少见。
(5)肺纹增多,肺门淋巴结增大。
(6)病变不稳定,一处病变吸收、减少或纤维化,而另处病变可扩大或出现新病变。
(三)卡氏肺囊虫感染
【病理机制】 由卡氏肺囊虫机遇性感染引起的肺间质性炎症,间质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可找到卡氏肺囊虫。
【临床表现】 好发于婴儿和激素治疗或接受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病人。发生于婴儿者,来势凶猛,有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可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死亡,成人起病较隐匿,主要有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绀。
【X线表现】
1.早期表现为结节状或网织结节状阴影。
2.后期可表现为融合性肺实质浸润。
3.病变弥漫,以肺门周围明显,常两侧对称,与肺水肿相似。
4.病变可见灶性肺气肿和肺不张,也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5.可有胸膜改变。
6.少数病人可表现为单侧大片或整叶肺浸润。
【鉴别诊断】 巨细胞病毒肺炎
1.病变分布以肺外带为主,而不是以肺门周围为主。
2.病变融合趋势不明显。
【特别提示】 肺囊虫繁殖极其迅速,以至于几乎可分布于所有的肺泡和细支气管内。间质性改变早期以肺门周围部为主,以后整个肺野浑浊呈毛玻璃样,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本病预后差,诊断以在肺灌洗物或活检标本中检出虫体为依据。
(四)肺棘球蚴病
【病理机制】 肺棘球蚴病是犬绦虫蚴寄生在肺内所致的包虫囊肿,在我国主要见于西北牧区。
【临床表现】 最多见的症状是胸痛、咳嗽和咳痰,其次为咯血和发热,也可没有症状。
【X线表现】
1.囊肿的一般表现
(1)圆形或卵圆形,少数可呈分叶状。
(2)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3)约70%的囊肿大于5cm,1/3以上大于10cm。
(4)一般为单发,少数可多发。
(5)深呼吸时囊肿大小形态可有改变;随访观察可逐渐增大。
2.囊肿破裂后的表现
(1)囊内出现液面,形成液气囊肿。
(2)水上浮莲征,即液平面不平,上有半弧形的凸起,为内囊陷落浮于其上(图2-27)。
图2-27 右下肺棘球蚴囊肿破裂
(3)新月征,内生囊肿和纤维外囊之间一很细的弧形含气影。
(4)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特别提示】 流行病区,胸片显示孤立性的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球形病灶。出现半月征或水上浮莲征提示囊肿破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