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纵隔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

纵隔疾病的鉴别诊断思路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隔本身为一空间,内含很多组织器官,它们都有一定的位置。病变与纵隔所成角为锐角以胸膜以内或肺部病变可能大,若为钝角则以胸膜以外病变可能大。纵隔肿瘤大小相差甚大,故无意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生长较慢,此一原则仍然可用。特别是外伤史,如局部或弥散性纵隔炎、纵隔积血、纵隔气肿、外伤性动脉瘤;放射治疗能使之缩小较快者为放射敏感肿瘤。

(一)位置

纵隔本身为一空间,内含很多组织器官,它们都有一定的位置。按病变(特别是肿块)位置分析其发源的器官有一定的意义,大致情况已于前述。其余:

1.气管周围者有气管旁淋巴结、气管肿瘤、支气管囊肿。

2.食管周围者有食管肿瘤、食管扩张、食管憩室、胃肠道重复、膈食管裂孔疝。

3.心底部周围者有胸腺瘤,畸胎瘤。

4.心膈角者有脂肪垫、心包囊肿,胸骨旁裂孔疝等。

5.由腹部进入纵隔者有各种膈裂孔疝,胃肠道重复,胰腺假性囊肿等。

(二)边缘

边缘光滑者纵隔病变的可能性大于肺部病变。病变与纵隔所成角为锐角以胸膜以内或肺部病变可能大,若为钝角则以胸膜以外病变可能大。

(三)形态

1.分叶多为肿大的淋巴结群,如淋巴瘤或肉芽肿。

2.泪滴状尖端指向起源,常为支气管囊肿。

3.纵梭形巨大食管。

4.“船帆征”胸腺。

(四)大小

纵隔肿瘤大小相差甚大,故无意义。初次发现时即大者有神经源性肿瘤、脊膜膨出、纤维瘤、脂肪瘤、中胚叶组织细胞瘤。大小改变速度亦无大意义,如心包囊肿和畸胎瘤性囊肿可长期无变化,也可在短期内生长甚快,并不意味着恶变。恶性肿瘤生长较快,良性肿瘤生长较慢,此一原则仍然可用。

(五)病变所含物质密度

1.气体 起源于食管病变、膈疝、纵隔脓肿、胃肠道重复等。

2.脂肪 不易观察,有脂肪垫、脂肪瘤、畸胎瘤、大网膜疝、激素治疗后脂肪堆积。

3.液体或液体气体同时存在 有起源于食管的病变、支气管囊肿、膈疝、脓肿。

4.钙化 细环形——囊肿;花斑形——甲状腺癌、肉芽肿;爆米花——软骨瘤、错构瘤、畸胎瘤、肉芽肿;分层形——动脉瘤;同心形——静脉石;骨和牙齿——畸胎瘤。

(六)肿瘤与周围器官关系

注意肿瘤与周围器官关系对分析肿瘤的位置与性质有一定意义。

1.气管 气管旁的肿瘤常压迫器官使之受压和移位,附着于气管的肿瘤可随吞咽运动而向上移动。

2.食管 食管旁或起源于食管壁的肿瘤可使之受压、移位。变形或充盈缺损。

3.主动脉 主动脉附近肿瘤需与主动脉病变区别,要注意肿块搏动为血管性或为传导性。

4.骨骼 骨骼附近肿瘤使之发生压迫性骨质缺损多为良性肿瘤,发生侵蚀性骨质破坏多为恶性肿瘤。

(七)病史及治疗反应

特别是外伤史,如局部或弥散性纵隔炎、纵隔积血、纵隔气肿、外伤性动脉瘤;放射治疗能使之缩小较快者为放射敏感肿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