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际上是辨证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关于同病异治
对于同一种疾病来说,由于其病位有深浅、病程有长短,病情虚实寒热以及兼挟证可能存在不同,具体治疗方法当然应该有所区别。首先,同一种疾病,病变部位不同,治疗当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其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指出同一水气病,腰以下肿者,其病在下在里属阴,当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潴留于下部在里之水,从小便排出;腰以上肿者,其病在上在表属阳,当用发汗的方法,使潴留于上部在表之水,汗而出之。其次,病之虚实不同,补泻之法也当有别。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论咳嗽上气病,属寒饮郁肺者,用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降逆化痰;属肺胃津液亏损虚火上炎者,用麦冬汤润肺养胃,生津清火;咳而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脉沉者用紫参汤。再次,病性寒热不同,治法也异。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针对溢饮病,属实邪盛于表而兼有郁热者,用大青龙汤发汗兼清郁热;表里寒饮俱盛者,用小青龙汤发汗兼温化里饮。第四,疾病发展阶段不同,病机不同,治法当然也不能一样。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术甘汤当用于脾阳不运,水停为患,肾气丸当适用于下焦阳虚,不能化水,饮邪内停证。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针对虚劳病,脾胃阳虚所致者,用小建中汤温中健脾,调和阴阳;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者,用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安神宁心;肾阴不足者,用肾气丸阴中求阳,振奋肾气。证候不同,当然治疗方法有别。
二、关于异病同治
对于不同的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由于可能具有相同的病因病机,存在所谓相同的“证候”,所以可采取相同的治法和方药。如肾气丸,《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腰为肾之外府,若肾脏虚损,则肾气对内不能濡养,故少腹拘急;对外失去温煦,故腰部疼痛。肾主气化,与膀胱互为表里,肾阳不足,则膀胱气化无权,故小便不利。《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气丸所主停饮之证由肾阳不化所引起。《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篇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水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肾为水火之所寄,若火能蒸腾,则肾精上承;肾能摄精,则封藏于下,真水充而不能下泄。如肾气亏损,水不上承,则阳亢于上,肾不摄精,亢火逼液,则水尽下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妇人转胞之证,责之肾气不化,膀胱气化失司;因病在下焦,无犯中焦,故饮食如故;由于小便不利,浊气上逆,故烦热不得卧,只能倚息。这些病证虽然属于不同病种,但其皆是肾阳虚气化不利所致,故皆可用温补肾阳之方肾气丸主之。再如防己黄芪汤既可以治风湿在表,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风湿病,又可以治风水在表,以面目肿胀、按之手足凹陷不起为特征的风水病。风湿与风水两者的病名、病因、病症均不同,前者因风湿在表,脉浮身重,同时兼见汗出恶风,可知其人已经表虚,故不待发汗而汗已自出;后者因水湿在表,脉浮身重,亦同时出现表虚所导致的汗出恶风,足见二者同样存在表虚,故同样可用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祛风渗湿治之。再如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篇云:“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并证》篇云:“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此两者虽然病因和临床表现不同,但均存在湿热郁于血分之证,所以同样可用赤小豆当归散渗湿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再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并治》篇云:“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是血不足则气亦虚,气虚寒自内生,经脉失去气血的温煦和濡养,故而拘急疼痛。《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是妇人产后血虚生寒,失于温煦,腹中拘急,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寒疝与产后腹中痛病虽不同,但皆有血虚寒滞所致,故均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以养血散寒、补虚止痛。此皆“异病同治”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