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除了重视用药剂量外,对药物的炮制也非常讲究。其有关药物炮制的许多论述,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因为药物炮制具有提高药物的纯度,消除毒副作用,改变药物性能以及增强药物疗效等多方面的作用。至于其具体药物炮制方法,在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净 制
净制一是要去除非药用部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防己黄芪汤中黄芪“去芦”,大黄虫丸中虫、虻虫“去足、翅”,猪苓汤中猪苓“去皮”等,均为去其无药效作用部分的净制。二是去其副作用部分,如温经汤中麦冬“去心”,因麦冬心有导致心烦之说。三是去除其与药效相违部分,如《金匮要略》中用麻黄多“去节”,皆强调要“先煮去上沫”,因为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先煮去上浮之沫,气浮燥易使人心烦,故去之。现代研究认为上浮之沫有引起烦呕的不良反应。四是去其毒性部分,如《金匮要略》中用杏仁、桃仁多去“皮尖”,再加上炒制,目的是去其毒性。
二、碎 制
碎制是指将药物碎成小块,以便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煎出。《金匮要略》中主要有咀、剉、切、擘、捣、杵、碎、研等法。咀,其意同如剉,为搞碎、铡碎的意思,即现代饮片的制法。如桂枝汤煎法“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切同今之“切”,《金匮要略》凡生姜多注“切”;擘为分开、剖开的意思,凡大枣多注“擘”;捣,《辞海》云:“用棍棒的一头撞击”,《金匮要略》用瓜蒌时强调捣泥用;杵,凡制散剂,皆云“杵为散”;碎为捣碎,主要用于矿石类药,《金匮要略》中碎制的药物有滑石、石膏和代赭石;研为研磨的方法,《金匮要略》凡制丸药,皆云“末之”,即在药钵中研末。
三、洗 渍
《金匮要略》有水洗、酒浸和醋渍的方法。水洗,去药物毒性副作用。如洗半夏,旨在去除其毒性和刺激咽喉的副作用,见于大柴胡汤、赤丸、大半夏汤后,以去滑液尽为度。又如洗蜀漆,旨在去其腥恶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见于蜀漆散中注“洗去腥”。酒浸,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注明用酒浸,取其活血化瘀,增强其活血之力并改变其苦寒下走的药性。醋渍,如《金匮要略》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苦酒即醋,乌梅味酸,醋渍一宿,令其益酸,增强效用。
四、火 制
火制是以火为主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金匮要略》炮制法涉及了炙、炒、烧、炮、熬、煨等法。如《金匮要略》蜀椒去油用炒,因油性黏腻,不利于辛热温散作用的发挥。附子、乌头去毒用炮,一是为用其熟,二是为去其毒。矿石类药如云母、矾石用烧,使其易碎。阿胶制珠用炙,以易研末制丸用;鳖甲、蜂窝、甘草、枳实等用炙,主要为去其毒性和易使药效发挥。巴豆去油用熬,以去其毒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