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匮要略》论方药煎煮方法

《金匮要略》论方药煎煮方法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匮要略》强调根据不同药性及疗效的需要,灵活选用了不同的煎药形式和适当的煎煮时间,至今对临床仍很有指导价值。至于煮取时间的选择,《金匮要略》常常特别注明方剂应该以水几升,煮取几升,实际上是在强调煎煮时间。

不同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对于方剂有效成分的溶出有重要影响,其实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方剂的临床疗效。《金匮要略》强调根据不同药性及疗效的需要,灵活选用了不同的煎药形式和适当的煎煮时间,至今对临床仍很有指导价值。

先煎:对于久煎才出药效之品,或是药性峻猛、有毒之品,或是提高浓度以使药力缓和持久之品,张仲景主张先煎。如酸枣仁汤中的酸枣仁,因为为果仁,须久煎才能使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故先煎;麻黄汤类方中的麻黄,“先煮两沸去上沫”可降低麻黄引起的副作用;茵陈蒿汤中的茵陈,葛根汤中的葛根,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等先煎,可提高汤液中主药的有效浓度,从而保证药力和缓而持久。

后下:对于易挥发、易粘连的药物,仲景采用了后下的方法。如生姜半夏汤中的生姜,若同煎可因煎煮时间过长而破坏其辛散之功,降低疗效,故而后下;厚朴三物汤中的大黄,若不后下,其具有导泻作用的成分易因其煎煮时间过长而变性,以致达不到预期疗效;小建中汤中饴糖,若不后下,则容易粘锅。

包煎与烊化:对于矿物类打成粉末样药或体积微小易浮于水面之药,或胶状药,因其形态的特殊性,一般不能同大多数药物一起煎煮,张仲景主张根据其特点,采用包煎或烊化等手段。如滑石代赭汤中的滑石、代赭石因其为粉末状,故而包煎;芎归胶艾汤中阿胶因胶状易粘锅,故而采用烊化方法。

分煎与合和:对于某些汤药,为避免方中药物同煎降低疗效,或减少同煮引起的副作用,张仲景采用了分别煎煮再合和服用或分煎合和再煎的方法;有时则是考虑到某些患者病情需要,采用了此种煎法。如百合知母汤中百合、知母分而煎之再合煎,若二者同煎,则可能会降低方剂疗效;乌头汤中乌头与其他药物分煮,有利于乌头独立发挥温经散寒止痛作用,与芍药、黄芪、甘草扶正相合,可取得分而治之的效果。

去滓再煎:在《金匮要略》中,对于柴胡类方、泻心汤类方等和解少阳、和解肠胃的方剂,仲景采用了去滓再煎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药力和缓持久,从而发挥调和之功用,一方面去滓再煎可以浓缩药液,可以减少呕吐患者因服药引发的呕吐。半夏泻心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药物组成相同,而煎法因治病需要而不同。前者采用去渣再煎法,是取其辛开苦降、调和肠胃之用;后者同煎,则旨在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浸泡取汁:如防己地黄汤“防己、桂枝、防风、甘草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蒸之绞汁和,分再服”。此种方法可增强方剂的清热生津之力。

煎汤代水:仲景亦将某些药物或辅料先煎取汁,再以此汁煎煮他药。如十枣汤,先煎大枣,成汤后加入芫花、甘遂、大戟,可保证峻泻而不伤正;厚朴麻黄汤先煮小麦为汤,以此再煎厚朴、麻黄,一方面以小麦养心和胃,另一方面又可缓和厚朴、麻黄之力。

至于煮取时间的选择,《金匮要略》常常特别注明方剂应该以水(或其他介质)几升,煮取几升,实际上是在强调煎煮时间。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乌头汤“上五味,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显然前方煎煮时间长于后者。这在煎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在做出明确的煎煮时间的规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