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特点】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由围生期缺氧或产伤引起的一种疾病,早产儿患病率较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症状体征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关,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早期表现为兴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则出现抑制状态。常见表现有: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意识形态改变如易激惹、惊厥,尖叫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体格检查:患儿前囟饱满或隆起;眼症状如凝视、瞬目、斜视,震颤、双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等;呼吸增快、减慢、不规则或暂停等;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头颅B超或CT检查可发现出血部位或出血量。出血部位可分为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混合型出血等。
1.硬膜下出血 多由于产伤引起。小脑幕上出血先表现为激惹、脑性尖叫、两眼凝视惊厥等兴奋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抑制状态。小脑幕下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呼吸不规则、阵发性呼吸暂停甚至呼吸停止、肌张力低下。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见于早产儿,常有窒息史。出血量少者可无症状,或仅有易激惹、肌张力低下,常在1周内恢复,预后良好。出血量多者可出现惊厥,但惊厥间期神志清楚。可因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以及阻塞导水管出现脑积水。
3.脑实质出血 多为早产儿。不同出血部位而表现不同的症状。当出血使脑干受压时,呼吸及心搏节律的改变。多留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4.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早产儿和出生时有窒息史者。如出血范围不超过脑室的范围一般预后良好。
5.硬膜外出血 常见于产钳助产者,常伴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严重者出现脑干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甚至死亡。
6.小脑内出血 多发生于极低体重儿。起病急,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和脑干功能障碍。
【西医处方】
1.维生素K1 足月儿2mg/次,早产儿1mg1次,每天1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2.酚磺乙胺(止血敏) 0.125g/次,每日1或2次,静脉滴注。
3.新鲜血浆 10~20ml/(kg·次)静脉滴注,每天1~2次。
4.呋塞米(速尿) 1~2mg/(kg·次),8小时1次。
5.甘露醇 剂量为:早产儿0.25g/(kg·次),足月儿0.5g/(kg·次),6~8小时1次。
6.苯巴比妥 首剂为20mg/kg,维持量5mg/(kg·d)。
说明
(1)早产儿颅内出血多由于感染、缺氧,以及本身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而引起。出血是血细胞由毛细血管内渗透到血管外,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内出血为多见。治疗措施应是:①去除病因,如纠正缺氧,酸中毒,抗感染。②测定患儿凝血功能,如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则要纠正,可输同型新鲜血浆或冷沉淀,剂量为10~15ml/(kg·次)。早期颅内出血也可因维生素K缺乏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应该常规使用维生素K1,剂量:足月儿2mg,早产儿1mg,肌内注射可起到预防作用。
(2)足月儿颅内出血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治疗措施:①祛除病因。②对症治疗。
(3)酚磺乙胺(止血敏):能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减少血管渗透性。主要用于出血的预防和止血,用3~5天。
(4)甘露醇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使用有争议,有人认为它会加重颅内出血。但是当患儿出现明显的颅内高压时,使用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临床上也并未见它加重颅内出血。第1天可以6~8小时1次,第2天病情好转后减量,12小时1次,第3天每天1次。直至停药。该药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反跳而加重脑水肿。
(5)颅内出血的患儿往往比较烦躁,甚至抽搐,引起颅内压升高而加重病情。对这些患儿应该镇静,首选苯巴比妥。首剂20mg/kg,静脉注射,维持量5mg/kg[5~10μg/(kg·min)]静脉滴注。惊厥控制后减量直至停药。
(6)保暖,维持正常血氧、血压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忌搬动。
【中医处方】
处方1 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赤芍2.5g,当归3g,川芎1.5g,红花1.5g,生地黄2.5g。便秘加大黄1.5g,偏寒加熟附子1g。
此方活血化瘀,益气定惊,适用于血瘀惊痫:患儿有窒息或产伤史,躁动不安,尖叫发痫,肢体抽动,前囟门隆起,舌暗红或有瘀点,指纹滞。
处方2 急救回阳汤:干姜1g,人参、炙甘草、桂枝、熟附子(久煎)、五味子、茯苓、白术各2g。口渴烦躁者加熟地黄、知母各2g。
此方回阳救逆,益气升血,适用于阳气虚脱:患儿面色灰暗,目合口开,手撒肢冷,对外界无反应,呈昏迷衰竭状态,前囟门隆起,舌质淡或紫暗,指纹淡或看不清,或淡紫而滞,气息低微,不会吞咽。
处方3 犀角地黄汤:水牛角片(先煎)10g,生地黄、牡丹皮各3g,赤芍6g。抽搐者加钩藤、蝉蜕各2g;出血量多阳随气脱者服用独参汤。
此方凉血止血,适用于胎热内盛;患儿烦躁,抽搐,颈项僵直,角弓反张,舌红而淡。
【康复处方】
1.对窒息患儿应密切监护患儿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患儿24小时入量及尿量。注意患儿皮肤颜色的变化,患儿皮肤颜色由红润变为苍白提示患儿有进行性出血。颅内出血的患儿急性期(发病7天内)忌搬动,检查最好在床边做头颅B超检查。
2.观察患儿的反应,哭声,意识形态,肌力,肌张力的变化。应定时测定患儿的前囟门及颅骨骨缝的宽度变化。测定患儿瞳孔的大小以及对光反射的情况。
3.注意患儿神志变化,如患儿由昏迷逐渐清醒,则病情好转,如患儿一直昏迷或由清醒变为昏迷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4.暖箱温度应保持中性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36.5~37℃为宜。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患儿容易呕吐,第1天可先禁食,静脉营养。液体量不能过多,以60ml/(kg·d)为宜。
【点评】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的一种危重病症,脑实质出血或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堵塞导水管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病应加强护理,静卧、减少搬动、保暖、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同时根据病情可采取控制出血、镇静止惊、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等。出血后如有脑积水也应给予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颅内出血,应尽量少搬动患儿,维持患儿的正常血压、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以及内环境的稳定。抽搐的患儿应用药物止痉,减少由于抽搐加重对大脑的损害。急性期应控制液体的入量以减轻脑水肿。
患儿病愈出院后,应该在小儿神经内科定期随访,注意定期测定患儿的智力以及体格发育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智力及肢体的功能训练,尽量减轻患儿的后遗症。如患儿出现脑积水可去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