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毒性痢疾休克的临床表现

中毒性痢疾休克的临床表现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特点。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未彻底治疗或自行缓解而成为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有食欲缺乏、大便不正常,时干时稀,少有黏液。学龄前儿童慎用诺氟沙星,婴儿禁用。对湿热证患儿禁用。普通型菌痢经抗感染治疗,预后良好。中毒型菌痢来势凶险,往往起病48小时内迅速恶化,故应及时、尽早给予综合性治疗。

【疾病特点】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特点。本病终年均有发病,但多流行于夏秋季。传染源为患者与带菌者。主要通过染菌的食物、饮水和手等经口感染。在流行季节可有食物型和水型的暴发流行。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型、中毒型痢疾——休克型、中毒型痢疾——脑型。潜伏期一般为1~2天。普通型起病急,发热39℃以上,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开始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大便次数增多,但便量逐渐减少,并且转变为黏液便或脓血便,一般每日10~20次,严重者可达20~30次,大便时里急后重感(大便时有下坠感、排便不尽感)明显,一般l~2周内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轻症无中毒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腹痛腹泻较轻,大便次数多每日10次以下,呈糊状或水样,含少量黏液,常无脓血,里急后重感不明显,可有恶心呕吐,病程3~6天,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中毒型多见于2~7岁平素体质较好的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24小时内迅速出现休克,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和呼吸衰竭;但肠道症状较轻,甚至无腹痛与腹泻。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未彻底治疗或自行缓解而成为慢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有食欲缺乏、大便不正常,时干时稀,少有黏液。一般无腹痛,仅在排便前有下腹部隐痛或肠绞痛,排便后腹痛消失。

【西医处方】

普通型

处方1 诺氟沙星30mg/(kg·d),分4次口服

或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100mg/(kg·d),分4次口服

或增效磺胺甲唑(复方新诺明,COSMZ)50mg/(kg·d)分2次口服

或头孢克肟10mg/(kg·d)分2次口服

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200mg/(kg·d)分2次口服

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0~15mg/(kg·d)分2次肌内注射。

处方2 1∶1 000呋喃西林溶液100ml保留灌肠每天2次,用2~3天。

说明:

(1)抗生素疗程7日。足量用药3日,若无效,则改换其他药物。除可应用增效磺胺甲唑50mg/(kg·d)、诺氟沙星外,还可选用下列药物1~2种,如庆大霉素、呋喃唑酮、黄连素(小檗碱)、氯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学龄前儿童慎用诺氟沙星,婴儿禁用。

(2)高热、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安乃近,复方阿司匹林(APC)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药物降温或35%~50%乙醇擦浴,温水浴物理降温,适当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对腹泻次数频繁,里急后重症状明显者可给予1∶1 000呋喃西林40ml内加普鲁卡因40~80mg保留灌肠,2次/天,灌肠前做普鲁卡因皮试。腹痛剧烈者可给予颠茄合剂口服,必要时阿托品0.01~0.03mg/kg,口服或肌内注射。

(4)疗程结束,停药3日后粪培养(1次/天),连续3次阴性取消肠道隔离。

中毒型痢疾——休克型

处方1 抗菌治疗。

头孢曲松(罗氏芬)50~100mg/(kg·d)加入10%GS50~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或氯霉素:20~30mg/kg加入10%GS 20~30ml/kg静脉滴注,12小时1次。

处方2 扩容纠酸治疗。

(1)生理盐水20ml/kg快速静脉滴注(20分钟内)。

或2∶1溶液20ml/kg快速静脉滴注(20分钟内)。

(2)低分子右旋糖酐15ml/kg快速静脉滴注(20分钟内)。

或血浆10ml/kg快速静脉滴注(20分钟内)。

或白蛋白1g/kg快速静脉滴注(20分钟内)。

(3)5%碳酸氢钠5ml/kg快速静脉滴注(20分钟内)。

处方3 调整血管张力。

(1)多巴胺2~5μg/(kg·min)静脉滴注(输液泵控制)。

(2)山莨菪碱0.3~0.5mg/(kg·次)静脉推注。

处方4 1∶5 000呋喃西林10ml/kg清洁灌肠。

说明:

(1)病情改善且稳定后抗生素可改为口服,疗程7~10日。

(2)抢救休克时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以及糖皮质激素、抗凝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强心药物的具体应用请详细参考“休克”章节。山莨菪碱剂量为0.5~2mg/(kg·次)。

(3)有DIC或疑似DIC者,可用肝素抗凝,剂量1mg/(kg·次),静滴或缓慢静注,必要时每4~6小时重复1次。

(4)高热者需降温,药物可选用安乃近肌内注射,必要时给予复方冬眠灵[氯丙嗪、异丙嗪各lmg/(kg·次)]肌内注射或加10%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同时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冷盐水灌肠,35%~50%乙醇擦浴,大血管处冰袋外敷及温水浴(低于体温2~3℃)。

中毒型痢疾——脑型

处方1 抗菌治疗同“中毒型痢疾——休克型”

处方2 抗惊厥、抗脑水肿参照“流行性乙型脑炎”

说明:

(1)苯巴比妥最大剂量不超过100mg/次。

(2)高热处理同“休克型”。

(3)地西泮静脉注射时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4)山莨菪碱对改善脑部微循环有效,必要时可应用,用法同“休克型”。

(5)脑水肿易发生呼吸衰竭,除应用脱水剂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外,还可用呋塞米、利尿酸钠等协助利尿脱水。对已发生呼吸衰竭者可给予洛贝林、尼可刹米、东莨菪碱类药兴奋呼吸中枢,无效呼吸时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器(参照“流行性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章节)。

【中医处方】

处方1 白芍20g,黄连9g,当归9g,槟榔5g,木香5g,黄芩9g,大黄6g,官桂5g,甘草5g。

此方为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功效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本方用于痢疾见于湿热证者。痢疾初起有表证者不宜使用本方,久痢及虚寒痢亦不宜使用.对阴虚内热者忌。

处方2 白头翁15g,黄连6g,黄柏12g,秦皮12g。

此方为白头翁汤(《伤寒论》)。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痢疾。本方适用于湿热疫毒痢疾。虚寒者不宜使用。

处方3 藿香、茯苓、白术、法夏、大腹皮、法夏曲各10g,紫苏、白芷、陈皮、厚朴各5g,桔梗4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枚。

此方为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清热化湿,和气理中。治风寒泄泻。本方适用于本病见有风寒袭表与寒湿困遏者。对湿热证患儿禁用。

处方4 党参、当归、白术各18g,肉豆蔻15g,肉桂6g,甘草、木香、罂粟壳各6g,诃子肉、白芍各12g。

此方为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补虚。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本方适用于久痢不愈、脾肾虚寒者。对阴虚者不宜使用。对湿热疫毒痢禁用。

处方5 黄连18g,炮姜6g,当归9g,阿胶9g(烊服)。

此方为驻车丸(《外台秘要》)。功效清热燥湿,养阴止痢。主治久痢赤白,休息痢,痢下伤阴。本方用于久泻久痢而见虚热之象者。痢疾初起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康复处方】

1.急性期卧床休息,给予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汁、藕粉,脱脂奶等,分量多餐。病情好转后给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大便正常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做好皮肤护理,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肛周涂以凡士林,以防糜烂。

3.体温超过38.5℃,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浴、乙醇擦浴或冷盐水灌肠,并监测体温。

4.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年长儿坐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脱肛。

5.发生休克时,取休克卧位,立即吸氧、保暖,用45~50℃热水袋置足部。

【点评】

普通型菌痢经抗感染治疗,预后良好。中毒型菌痢来势凶险,往往起病48小时内迅速恶化,故应及时、尽早给予综合性治疗。除抗感染外,以休克为主要表现者予以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等治疗;以脑病为主者应控制高热、止痉、脱水和防治呼吸衰竭。持续昏迷,频繁惊厥者预后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