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特点】
真菌性脑膜炎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脑膜炎症,常见真菌有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患者多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致机体抵抗力低下的病史。病初可表现为轻度间歇性头痛,此后头痛逐渐加重而呈爆裂样剧痛,以及逐渐加重的恶心、喷射状呕吐。多数患者有发热、精神异常,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如视力减退、视物重影、眼球活动障碍等,病程长者有明显消瘦、虚弱等,少数患者有抽搐。其他表现为意识障碍,如嗜睡、谵妄、昏迷等。大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明显阳性。体格检查:患儿有神志改变,如烦躁不安,嗜睡等以及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体征,本病确诊依靠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本病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较高。
【西医处方】
1.氟康唑 每日3~6mg/kg,静脉滴注,疗程为6~8周。
2.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0.3mg/(kg·d)。脑水肿减轻后缓慢停药。
3.甘露醇 0.5~1g/(kg·次),每6~8小时1次。
4.苯巴比妥 饱和量为20mg/kg,然后以10~20μg/(kg· min)静脉滴注维持。
说明:
真菌性脑膜炎时,氟康唑的疗程一定要足够,6~8周,使用该药时要注意检查患儿的肝肾功能,对三唑类药物过敏者及1岁以下婴儿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激素的作用是减轻脑水肿以及防止粘连,其他治疗措施如脱水以减轻颅内压,镇静止痉等。还要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如患儿抵抗力低下是因为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则要停止使用激素。
【康复处方】
1.去除引起患儿抵抗力低下的因素,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停止使用,停用抗生素,如患儿抵抗力低下可以输注丙种球蛋白。
2.真菌性脑膜炎的患儿,要卧床休息,由于有颅内高压的出现,一定要定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的改变,对光反射是否灵敏,要24小时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血压、呼吸、脉搏以及血氧饱和度等。
3.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的变化,患儿如果神志由昏迷转为浅昏迷或嗜睡然后神志清醒则表示病情好转,反之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4.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特别要注意患儿血气的变化,注意防治酸碱失衡。
5.注意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体温过高易引起抽搐而加重患儿的病情以及引起颅内压的进一步升高,降低患儿体温可以用物理方法,也可以用化学方法。
6.患儿病情痊愈后,要加强患儿语言、肢体等的功能锻炼。
【点评】
真菌性脑膜炎由白色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剧烈头痛、烦躁或肢体瘫痪等。小婴儿则表现为反应差,呕吐,吃奶少或不吃,活动少,不哭闹,体温不升或发热,惊厥或四肢抖动,有时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患儿多有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引起机体抵抗力低下的病史。体格检查:患儿反应差,前囟门隆起或紧张,颅骨骨缝增宽,有时有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减弱的改变,四肢肌张力增高或偏瘫等。脑脊液墨汁染色可以发现真菌而确诊。本病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其他治疗包括脱水利尿,镇静止痉退热等。以及停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停用抗细菌的药物等。本病治疗困难,大多患儿死亡,存活患儿遗留有脑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