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年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之“中风”、“暴厥”、“薄厥”、“偏枯”、“卒中”、“半身不遂”、“头痛”、“痉证”、“眩晕”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因多端,其内因不外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加上饮食不节、劳逸无度、积损正衰、气血亏虚、情志过极、气候骤变等诱发因素合而为病,导致阳化风动,气血逆乱,夹痰夹火,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液不循常道,溢于脑脉之外而发病。其病位在脑和血脉,据其不同阶段,病理表现各不相同。病机不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
1.风
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风阳相扰,气血上逆。轻则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为口眼斜,或为半身不遂;甚至血随气逆而猝然昏厥,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2.火
情志过激,肝失疏泄,郁久化火,肝火上炎,肝阳化风;或因喜怒过度,以致心火亢盛,肝阳暴张,气血上逆,心神昏冒,猝发昏仆;或肝肾不足,阴虚内热,灼津耗液,虚火上炎。
3.痰
年迈体弱,脾肾阳虚,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因劳倦、忧思,耗伤脾气,脾失健运,津液内停,聚湿成痰,痰阻经络而发为半身不遂;或嗜食肥甘,痰湿蔽阻,日久化热,痰热上扰,蒙蔽清窍而发病。正如张山雷《中风斠诠》云:“肥甘太过,酿痰蕴湿,积热生风,致为暴仆偏枯,猝然而发……名以膏粱之疾。”
4.瘀
年迈体弱,气血不足,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致瘀血阻滞,阳化风动,血随气逆,络破血出,瘀积不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气虚运血无力,瘀阻经络、清窍,致肢体器官失养而出现半身不遂,失语诸症。瘀血在中风发病中,既是多种病因作用的病理产物,亦是导致中风的直接病因,瘀血可瘀于脑络,可阻于脉中,亦可溢于脉外,从而形成和加重本病。
5.虚
年迈力衰,肾元不固,精血亏虚致髓海不充,脑失所养而为病。或形体肥胖,气虚于中,或思虑烦劳,气血亏损。虚损不足,是导致中风的根本原因,以气虚、阴虚最常见。气虚可生痰,又可因气虚运行无力,而血行阻滞;阴虚则可使肝风动越,心火亢盛,而发生中风之病。
上述五端,或独行致疾,或兼而为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终致痰瘀互结,清阳难升,浊阴不降,风助火炎,血随气上,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发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