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神经官能症

胃神经官能症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胃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分泌和运动功能紊乱,而在病理解剖方面并无器质性改变的疾病。本病属中医的“胃脘痛”、“嗳气”、“呕吐”、“郁证”、“梅核气”等范畴。4.癔症球 中医称“梅核气”,患者主观上感觉有物梗阻于喉部,吐不出、咽不下,但实际上在进食时并无咽下困难,检查咽喉部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

胃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分泌和运动功能紊乱,而在病理解剖方面并无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多由精神因素引起,以胃部症状为主,常有反酸、嗳气、厌食、呃逆、恶心、呕吐、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本病属中医的“胃脘痛”、“嗳气”、“呕吐”、“郁证”、“梅核气”等范畴。

(一)发病原因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心神失常,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痰气郁结,阻遏气机所致。

(二)临床表现

1.神经性呕吐 往往在进食后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量不多,并伴有癔症色彩,夸张做作,易受暗示。间歇期完全正常,且不影响食欲或摄入量,因此多无明显营养障碍。

2.神经性嗳气 患者常连续嗳气,企图通过嗳气来解除饱胀,且常有癔症色彩,当众嗳气更甚,嗳声响亮。

3.神经性厌食 多见于女性,是一种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要表现,而无器质性原因的综合征。

4.癔症球 中医称“梅核气”,患者主观上感觉有物梗阻于喉部,吐不出、咽不下,但实际上在进食时并无咽下困难,检查咽喉部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或异物。

(三)腹针调理

1.取穴 天地针、调脾气、左下风湿点。

2.配穴 鸠尾、上脘、建里、梁门、天枢。

3.功效 健脾和胃、理气解郁。

4.操作 常规针刺,中度刺激,留针30~6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四)全息针辅助调理

1.耳针调理

(1)取穴:胃、脾、肝、交感、皮质下。

(2)配穴:失眠加神门、心;胸闷、心悸加心、胸;梅核气加咽喉、食管上端。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发作时用针刺,强刺激,或电耳针,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缓解时可用耳压法,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

2.头针调理

(1)取穴:双侧额旁2线、额中线。

(2)配穴:顶旁1线、顶中线。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发作时用针刺,强刺激,或用电针,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眼针调理

(1)取穴:中焦、胃。

(2)配穴:心、肝、脾。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留针1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鼻针调理

(1)取穴:胃、脾、心。

(2)配穴:肝、胆、肺。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或用中焦针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颈项针调理

(1)取穴:颈项针15穴。

(2)配穴:百会、四神聪。

(3)功效:镇静安神、理气解郁、通络化痰。

(4)操作:常规针刺,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6.背针调理

(1)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胃俞。

(2)配穴:胸4至腰1夹脊穴。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或用电针,留针20分钟,隔日1次,l0次为1个疗程。

7.腕踝针调理

(1)取穴:双上1区、双下1区。

(2)配穴:上2区、下2区。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8.第2掌骨侧针法调理

(1)取穴:肺心、胃。

(2)配穴:压痛反应点。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强刺激,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手针调理

(1)取穴:胃肠点、脾点。

(2)配穴:肝点。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或用电针,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0.足针调理

(1)取穴:胃、胃肠痛点、脾。

(2)配穴:肝、心。

(3)功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安神解郁。

(4)操作:常规针刺,或用电针,留针20分钟,隔日1次,l0次为1个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