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腔积液鉴别四联征

腹腔积液鉴别四联征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把这四种征象统称为胸腔、腹腔积液鉴别四联征。 CT对于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一般是比较明确的,但对少量胸、腹腔积液有时较难鉴别。腹腔积液的CT值较低为0~15Hu,往往聚集在肝脾周围并将后者推移。虽然腹腔被裸区所阻断,致使腹腔积液不能达到脊柱侧,但值得注意的是肝裸区的阻断范围有限,裸区以上和以下仍可自由流动。

【英文】 The diaphragm sign;the interface sign;the bare area sign;the displaced crus sign

【又名】 膈肌周围积液征(膈肌征;界面征;裸区征;膈脚移位征)。

【表现】 在常规上腹部CT扫描中,游离胸腔积液有时与腹腔积液不易区别,特别是积液量较少时,以下4种征象可用于鉴别胸、腹腔积液:①膈肌征(diaphragm sign),是指胸腔积液与腹腔积液分别位于膈肌的不同位置。胸腔积液位于膈肌的周围;而腹腔积液位于膈肌的中央,周围为膈肌包绕。虽然有时膈肌不易辨别,但它与肝、脾相邻,其位置可以被推知。②界面征(interface sign),胸腔积液与相邻的肝脏或脾脏之间的界面模糊,腹腔积液与相邻的肝脏或脾脏之间的界面清晰。③裸区征(bare area sign),是指肝右叶近后腹壁部位,该部位缺乏腹膜包盖,肝脏组织直接与后腹壁接触,故其后缘无腹腔积液。④膈脚移位征(displaced crus sign),是指胸腔积液位于膈脚与脊柱之间,将膈脚向前推移,造成膈脚移位。腹腔积液则无此征。

【解释】 Halvorsen等曾总结出胸腔、腹腔积液鉴别4种征象,即膈肌征、界面征、裸区征和膈脚移位征。在实际工作中,这4种征象密不可分,若仅使用某一征象,则可导致鉴别困难或判断错误,4种征象综合考虑,可明显增加诊断正确率。通常把这四种征象统称为胸腔、腹腔积液鉴别四联征。

【讨论】 CT对于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一般是比较明确的,但对少量胸、腹腔积液有时较难鉴别。腹腔积液的CT值较低为0~15Hu,往往聚集在肝脾周围并将后者推移。然而,胸腔积液在胸膜腔的侧后隐窝时,也可以在肝脾的侧后方并推移肝脾,那么,在上腹部的CT扫描中胸腔积液就要与腹腔积液鉴别。

膈肌的位置在出现腹腔积液时容易观察,可是,在很多胸腔积液的病人,因为膈肌与肝脏密不可分,很难看到,所以膈肌征对于识别腹腔积液更为有用。

胸腔积液与肝脏和(或)脾脏之间的界面模糊,可能是积液与肝脏和(或)脾脏之间膈肌插入所致。因为行横断扫描时膈肌的横断实为斜切,必然会发生部分容积效应,所以导致积液与肝脏和(或)脾脏之间的界面模糊;而腹腔积液一般位置较低,与邻近器官之间不会有膈肌插入产生的部分容积效应,因此界面清楚且轮廓分明。如果将扫描层厚改薄,那么胸腔积液与肝脏或脾脏的间面就可以更清晰,但不能达到腹腔积液的界面清晰度。

图2-3-38 上腹部CT平扫示“膈肌征”

在肺部与腹腔积液间,膈肌(箭)清晰可见,液体密度影(腹腔积液)位于膈肌内侧

图2-3-39 上腹部CT平扫示“界面征”

A.胸腔积液与肝脏之间的界面模糊;B.腹腔积液与肝脏之间的界面清晰

图2-3-40 上腹部CT平扫示“裸区征”

A.CT横断面图像显示腹腔积液扩展至肝脏的前缘和侧缘,但是不进入肝脏的裸区;B.胸腔积液CT横断面图像,几乎与(A)在同一水平面,胸腔积液进入肝脏后缘

图2-3-41 上腹部CT平扫示“膈脚移位征”
右侧胸腔积液,膈脚向外侧移位

肝的后部直接附着在后腹壁,这部分肝脏没有腹膜覆盖称为裸区。肝冠状韧带上、下层分别附于肝上面的后部和肝的下面,它们之间形成肝裸区占据肝右叶的下面、后面并及肝上面的后1/3。肝裸区的下界在近正中线的断层中,位于肝右叶的下面,向右侧逐渐上移而至肝右叶的后面,但未到达肝的上面。虽然腹腔被裸区所阻断,致使腹腔积液不能达到脊柱侧,但值得注意的是肝裸区的阻断范围有限,裸区以上和以下仍可自由流动。

(龙从杰 王一民 李新华)

参 考 文 献

[1]Halvorsen RA,Foster WL,Fedyshin PJ,et al.Ascites or pleural effusion CT differentiation:Four useful criteria.RadioGraphics,1986,6(1):135-149

[2]Teplick JG,Teplick SK,Goodman L,et al.The Interface Sign:A Computed Tomographic Sign for Distinguishing Pleural and Intra-Abdominal Fluid.Radiology,1982,144(2):359-362

[3]Kim S,Kim TU,Lee JW,et al.The Perihepatic Space:Comprehensive Anatomy and CT Features of Pathologic Conditions.RadioGraphics,2007,27(1):129-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