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The target sign
【又名】 油炸圈饼征(donut sign);假肾征(pseudokidney sign);公牛眼征(Bull’s eye sign)。
【表现】 见于腹部CT增强扫描,增厚的肠壁表现为三层结构,内层和外层是高密度强化层,两者之间是低密度的中间层。
【解释】 靶征出现于可导致肠壁黏膜水肿、炎症或两者同时存在的多种肠管病变。其内层代表了黏膜层,外层代表固有肌层及浆膜层,由于对比剂的强化而呈高密度,中层的低密度被认为主要是由于黏膜下层水肿所致。靶征的出现提示黏膜和(或)固有肌层、浆膜层的充血并伴有黏膜下水肿和炎症,然而,靶征的每一层是否真正代表了组织学上的肠壁各层还不肯定,尤其是黏膜层。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各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在动脉晚期以及门脉早期时显示最为清楚,如果检查时没有做增强扫描或者对比剂注入太慢、剂量太少以及延时超过2min时,该征象可能根本不出现。当黏膜下水肿非常严重时,CT平扫也可能出现靶征。当肠管内充满水而使肠管扩张时,靶征显示得更为清楚。
【讨论】 CT扫描时,良性的肠管病变通常表现为肠壁的环形或均匀性的增厚,这种增厚的肠壁从黏膜面到浆膜面的厚度通常不超过1cm,根据病因以及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偶尔可能略超过1cm,但一般在2cm以下。靶征又称公牛眼征、油炸圈饼征,为肠壁圆周状增厚所致,因为在超声上异常增厚的肠壁与肾脏皮质相似,又叫假肾征。
靶征最早报道是在克罗恩病的CT表现中,但此后发现该征象可见于多种良性肠管病变。这些病变包括缺血性肠病(缺血性小肠结肠炎)、小肠壁内出血、特发性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血管性疾病(Henoch-Schonlein紫癜)、感染性疾病(传染性肠炎和假膜性结肠炎)、放射性损伤以及门脉高压所致肠壁水肿。
靶征并不是一个特异性的诊断,但是由于在恶性病变中通常不出现靶征,因此靶征的出现通常预示着肠壁的增厚是由于炎症性疾病而非肿瘤所导致,但需要引起注意的一个例外是靶征可见于直肠的浸润性硬化癌。
肠壁缺血时最常见的CT表现是肠壁增厚,有时会表现为靶征。该征被认为是小肠缺血时早期的非特异性的征象。Macari等报道一组19例肠缺血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占47%。
缺血性结肠炎通常见于老年人,属非梗阻性缺血性肠病,无性别差异。当结肠血流灌注不足或动脉痉挛导致血供中断时出现,基于临床表现或CT征象只能提出疑似诊断。Balthazar等报道5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13例受累肠壁出现靶征(24%)。
图2-6-3 示“靶征”线条图及CT表现
A.示肠壁的三层不同密度的结构,结合起来看类似靶样外观;B.男性,42岁,缺血性结肠炎,口服造影加静脉增强横断CT扫描,可见肠壁增厚呈三层结构,“靶征”代表的各层大体上对应于固有肌层(白直箭)、黏膜下层(弯箭)和黏膜层(黑箭)(引自参考文献1)
图2-6-4 CT平扫示“靶征”
男性,64岁,腹痛、血性腹泻。A.CT平扫显示乙状结肠中度环周性增厚(箭),肠壁密度均匀,但靶征未显示;B.平扫后48hCT增强扫描增厚的乙状结肠呈靶征改变,提示炎症或缺血,内镜及活检证实缺血性结肠炎(引自参考文献3)
当接受抗凝治疗或有潜在出血素质的病人,CT检查发现肠壁环形均匀性增厚时,要考虑到肠壁内出血,此时CT表现也可以出现靶征。
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时CT上最常见的表现也是肠壁增厚,在急性期尚未形成瘢痕时克罗恩病的小肠和结肠显示黏膜分层现象,此时通常也表现为靶征。因为靶征通常代表黏膜下水肿,因此克罗恩病与其他肠炎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相似的。当经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发炎的黏膜和浆膜可以出现强化,强化程度与临床上疾病的活动性有关。长期患克罗恩病的患者(慢性期)肠壁纤维化,此时增强CT扫描时并不出现靶征。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的肠壁黏膜下层可以有脂肪沉积,此时也可以出现肠壁的低密度层,称为脂肪晕征(fat halo sign),黏膜内的脂肪浸润可以和靶征时出现的灰色的中间层区分开。
综上所述,靶征可以出现在腹部横断CT增强扫描时,尽管没有特异性,但当出现靶征时可以预测增厚的肠壁一般是由炎症性肠病所致。
(王建波 高 波)
参 考 文 献
[1]Ahualli J.The target sign:bowel wall.Radiology,2005,234(2):549-550
[2]Macari M,Balthazar EJ.CT of bowel wall thickening:significance and pitfalls of interpretation.AJR,2001,176(5):1105-1116
[3]Wittenberg J,Harisinghani MG,Jhaveri K,et al.Algorithmic approach to CT diagnosis of the abnormal bowel wall.RadioGraphics,2002,22(5):1093-1109
[4]Anderson DR.The pseudokidney sign.Radiology,1999,211(5):395-3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