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门静脉周围轨迹征

门静脉周围轨迹征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大部分有明显外伤病史,而没有肝脏撕裂或破裂放射学依据的患者可显示弥漫性的门静脉周围轨迹征。结果显示伴有肝内血肿的病例60%有门静脉周围低密度影,而撕裂中只有42%。此外,血肿的出现提示更大程度的出血,而出血则引起广泛的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弥漫性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在儿童患者中更常见,其发生率和腹部肝脏的大小有关,大则导致肝脏保护减少。在这些病例中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可能是最明显的异常。

【英文】 The periportal tracking sign

【表现】 CT增强扫描见门静脉及其分支周围有管状低密度影,长轴断面上呈树枝状轨道影,横断面上呈环形影。

【解释】 门静脉周围轨迹征是细微肝损伤的一个重要征象。病理基础为肝钝性挫伤时肝内三角区小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沿门静脉周围阻力较低的结缔组织鞘蔓延。

【讨论】 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可以用门静脉周围淋巴水肿或门静脉周围出血来解释。在外伤病例中,门静脉周围低密度区可能是继发于出血,而不是门静脉周围淋巴水肿。

在解剖学上,门静脉、肝动脉分支、胆管(内含淋巴组织)构成了肝门三联结构,其周围为结缔组织鞘。理论上在外伤时,三角区小血管及邻近肝实质破裂引起出血,血液沿门静脉周围阻力较低的结缔组织鞘蔓延。环绕肝门三联结构的结缔组织鞘是疏松组织,血液容易沿其蔓延,最后由淋巴系统吸收而清除这些液体,很多研究结果可支持上述理论。首先,尽管破裂和撕裂与局灶性门静脉周围低密度影都有密切的相关性,分别占87%和42%,但弥漫性的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分别有14%和13%被显示。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破裂或撕裂产生裂口,血液能没有阻力的通过裂口进入腹膜腔,而不是沿门静脉周围区域蔓延。另一方面,大部分有明显外伤病史,而没有肝脏撕裂或破裂放射学依据的患者可显示弥漫性的门静脉周围轨迹征。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没有低压的裂口存在,血液只能沿着肝脏固有组织间隙蔓延,如门静脉周围结缔组织鞘,在这些病例中弥漫性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占更高的比例。最后,因为有明显出血而显示占位效应的局灶性肝裂伤导致的肝内血肿,这种血肿比没有占位效应的肝裂伤门静脉周围轨迹征的发生率要高。结果显示伴有肝内血肿的病例60%有门静脉周围低密度影,而撕裂中只有42%。另外,血肿病例中大部分(67%)伴有门静脉周围低密度影,它显示为弥漫性,肝左右叶都有;而撕裂病例中大部分(88%)局限在一叶。此外,血肿的出现提示更大程度的出血,而出血则引起广泛的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弥漫性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在儿童患者中更常见,其发生率和腹部肝脏的大小有关,大则导致肝脏保护减少。门静脉周围的结缔组织鞘在儿童更为稀疏,使得血液容易沿着组织间隙蔓延。

在研究中发现使用动态增强CT大多数的肝外伤早期可以发现,偶尔一些细微的损伤因为小或是患者活动而在CT上没有显示。在这些病例中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可能是最明显的异常。因此,可以认为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在评价腹部外伤方面是有用的,且很敏感。发现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可以提示有明显的腹部钝伤。因此,当看到门静脉周围轨迹征时,应该密切观察有无其他肝创伤的证据,同时也要注意腹部其他部位。

图2-7-25 增强CT示“门静脉周围轨迹征”

男性,5岁,车祸。增强CT箭头显示门静脉周围显著的密度降低区(门静脉周围轨迹征)(引自参考文献1)

(宋 彬)

参 考 文 献

[1]Macrander SJ,Lawson TL,Foley WD,et al.Periportal tracking in hepatic trauma:CT features.J Comput Assist Tomogr,1989,13(6):952-957

[2]Yoon W,Jeong YY,Kim JK,et al.CT in Blunt Liver Trauma.RadioGraphics,2005,25(1):87-1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