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The target sign;the fascicular sign;the split fat sign
【表现】 在肢体横断面MRI T2WI上,靶征表现为中央低信号区,周围绕以高信号。
【解释】 靶征见于肢体的周围神经鞘膜瘤(PNSTs),与肿瘤成分有关。在病理上,肿瘤中央区低信号代表纤维胶原组织,外围高信号对应于富含黏液的组织。PNSTs的这种富细胞与贫细胞成分的分布特征在神经纤维瘤更常见。对于神经鞘瘤(雪旺细胞瘤,schwannomas),其细胞成分的分布更加随机化。当雪旺细胞瘤出现靶征时,通常是中央区由更富细胞的Antoni A区构成,而周边由贫细胞的Antoni B区构成。据推测,对于恶性PNSTs,表现为靶征的区域代表良性的PNST组织,缺乏靶征的区域代表组织恶变。
【讨论】 据统计PNSTs的年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此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神经纤维瘤及雪旺细胞瘤为此组中的良性肿瘤;而恶性者以前曾称为神经纤维肉瘤及恶性雪旺细胞瘤,现统称为恶性PNST,这是因为这些病变中的细胞来源不清。
神经纤维瘤及雪旺细胞瘤由类似正常雪旺细胞的细胞株构成,这很可能是这两类肿瘤的细胞起源。除了共性以外,神经纤维瘤及雪旺细胞瘤还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这将有利于鉴别。雪旺细胞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5%,常为单发,生长缓慢。雪旺细胞瘤为梭形肿物,通常沿起源神经偏侧生长,外被神经外膜。雪旺细胞瘤常沿头颈部的脊神经根及交感神经根生长,也可见于上、下肢屈侧部神经(尤其是尺神经及腓神经)。可累及后纵隔及腹膜后间隙。一般临床症状轻微,除非肿瘤太大,大到压迫相连的神经。如果必要可行手术切除,与其相连的神经可以保留。伴发于神经纤维瘤病者少见,恶变罕见。
神经纤维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5%,10%伴发于神经纤维瘤。伴发于神经纤维瘤者恶变率明显升高。神经纤维瘤可分为3类:局灶型、弥漫型及丛状。局灶型神经纤维瘤好发于皮神经,偶见于深部神经;弥漫型通常起源于头颈部的皮下神经;局灶型及弥漫型神经纤维瘤与雪旺细胞瘤类似,表现为无痛性梭形肿块。起源于深部神经的神经纤维瘤,常有神经症状。丛状神经纤维瘤表现为沿神经分支及母神经扭曲伸延的弥漫性肿瘤。与雪旺细胞瘤不同,神经纤维瘤与其起源的神经关系密切,无包膜。因为这些特征,肿瘤与母神经不可分,因此,手术切除必须牺牲母神经。
恶性PNSTs占软组织肉瘤的6%。高达50%的恶性PNSTs见于Ⅰ型神经纤维瘤。典型的恶性PNSTs起源于大神经干,临床上除软组织肿块外,常表现为痛疼和(或)轻瘫。与良性PNSTs类似,恶性者也表现为梭形肿块,但常有坏死区。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根据临床表现仍不足以区分这些肿瘤。这些肿瘤好发于20~25岁,良性病变较恶性者稍年轻,无性别或种族差异。所有这些亚型的最常见症状为触痛,就诊时病变大小无诊断意义。Ogose等复习了115例PNSTs,发现在手术时所有这些3种亚型病变(雪旺细胞瘤、神经纤维瘤及恶性PNSTs)大小在0.1~2.5cm,而恶性PNSTs可有疼痛及轻瘫,但良性者也可出现这些症状。
图2-11-1 横断面T2WI脂肪抑制示“靶征”
男性,51岁,左前臂肿物半年,压痛,手术病理证实为左尺神经施万细胞瘤。A.横断面T1WI显示左前臂内侧病灶为类圆形均匀低信号影,边界较清;B.横断面T2WI脂肪抑制像显示肿瘤外周呈高信号,内部为不均匀低信号,表现为靶征;C.横断面增强扫描病变中央呈不均匀强化(引自参考文献1)
在MRI上,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边界清晰,因沿神经干走向而呈卵圆形或梭形,肿瘤与邻近神经血管束关系密切。神经源性肿瘤MRI信号不特异,于T1WI上大部分为信号均匀或轻度不均匀,信号强度等于或稍高于肌肉。T2WI上大部分为中度或明显不均匀高信号,等于或高于脂肪信号,显示邻近或远处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改变。肌肉萎缩改变在其他疾病较少出现,约23%的神经源性肿瘤可见,T1WI上显示较好。
神经源性肿瘤有3个特别的MRI征象:①靶征(target sign)是神经纤维瘤特征性表现,Suh报道在10例中有70%出现靶征,恶性PNSTs中少见;②束状征(fascicular sign)表现为T2WI或质子密度加权像上多个小的束状结构被高信号包绕,反映了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良性PNSTs)的束状结构,在良性PNSTs更常见;③脂肪劈裂征(split fat sign)在T1WI上显示较好,因为神经血管束被脂肪包绕,起源于神经血管束的肿瘤缓慢生长形成此征象。虽然不特异,但此征常提示肿块位于肌肉间隙,最可能为神经源性肿瘤。脂肪劈裂征常见于良性PNSTs和神经干的病变。恶性PNSTs较少出现完整的脂肪边界,反映了其浸润性生长的特性。Jee等对照研究12例神经纤维瘤和40例神经鞘瘤发现,T2WI出现靶征以及病灶中心强化常见于神经纤维瘤;束状征、薄层高信号边缘及弥漫性强化多见于神经鞘瘤。这些MRI表现有助于两者鉴别,但不特异。
图2-11-2 MRI示“脂肪劈裂征”及“束状征”
女性,49岁,腓神经神经鞘瘤,可见一边界规整的梭形肿块(M),神经位于肿块中心,包囊内。A.冠状位T1WI显示脂肪劈裂征;B.横断位T2显示束状征(由河北省人民医院 陈英敏提供)
综上所述,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包括:病灶呈梭形,肿瘤与邻近神经血管束关系密切,CT平扫肿瘤常呈低密度,CT值5~25Hu,靶征、束状征及脂肪劈裂征,显示邻近或远处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改变。
(陈英敏 龙从杰)
参 考 文 献
[1]Banks KP.The target sign:Extremity.Radiology,2005,234(3):899-900
[2]Murphey MD,Smith WS,Smith SE,et al.From the archives of the AFIP:imaging of musculoskeletal neurogenic tumors-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1999,19(5):1253-1280
[3]Ogose A,Hotta T,Morita T,et al.Tumors of peripheral nerves:correlation of symptoms,clinical signs,imaging features,and histologic diagnosis.Skeletal Radiol,1999,28(4):183-188
[4]Jee WH,Oh SN,McCauley T,et al.Extraaxial Neurofibromas Versus Neurilemmomas:Discrimination with MRI.AJR,2004,183(3):629-6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