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The ring around the artery sign
【表现】 在侧位胸部X线片上,沿肺右动脉走行或环绕肺右动脉且边界清楚的透亮影,称动脉周围环征。
【解释】 纵隔积气是指纵隔内出现异常气体积聚,气体影可勾画出正常结构边界。当气体围绕肺右动脉纵隔内段(心包外段)时,在侧位胸部X线片上表现为沿肺右动脉走行或环绕肺右动脉且边界清楚的透亮影,此征象称为动脉周围环征。
【讨论】 纵隔积气可由肺泡破裂、气管支气管树或食管裂伤引起,也可由颈部或腹膜后等胸腔外气体扩散进入纵隔所致;肺泡破裂可由肺泡内压升高或由肺泡壁损伤引起。
纵隔积气的临床表现不一,与纵隔内气体量有关。患者可无症状或表现为胸膜性胸痛。查体时,其典型表现为Hamman征(心前区与心音一致的噼啪音),发生率为50%,但此征对纵隔积气并无特异性。
纵隔内气体可勾画出不同的解剖结构,其放射学表现各异。除了环绕肺右动脉纵隔内段表现为动脉周围环征以外,气体还可围绕胸腺并使其位置升高,放射学上表现为船帆征;可围绕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主动脉的主要分支,放射学上表现为动脉套管征;围绕气管及近段支气管,表现为双支气管壁征;还可围绕膈肌胸骨插入部及头臂静脉。心前区积气可为纵隔积气的惟一表现,需要拍侧位片观察。纵隔积气勾画出膈肌上面,将心脏与膈肌分离,可形成膈肌连续征。在侧位片上,此纵隔积气可造成左半膈肌连续征。Naclerio′s V征由气体勾画出胸主动脉并向外侧延伸至壁胸膜与左半膈内侧之间在正位胸片上形成“V”形。此征最早用于描述食管破裂,但无特异性。胸膜外征指气体潴留于壁胸膜与半侧膈肌之间。
动脉周围环征仅用于描述继发于哮喘、外伤、锁骨下动脉插管及应用可卡因或无明确诱因的患者。此征通常伴有其他的纵隔积气征象,其确切发生率不明。
当发生纵隔积气时,气体沿筋膜间隙走行,在肺动脉周围积聚。因为肺右动脉仅有一小段位于心包内,因此侧位X线片所显示的动脉周围环征仅为肺动脉的心包外段。
图3-8-1 侧位胸部X线片示“动脉周围环征”
男性,17岁,自发性纵隔积气。侧位胸部X线片示沿右肺动脉走行的边界清楚的透亮区(箭),此表现称为动脉周围环征(引自参考文献1)
有些病例中,在心脏及主动脉弓边缘可见细线状透亮影(马赫带),不应误认为纵隔积气,CT有助于鉴别。
纵隔积气可以向肺尖或胸骨后方向扩散。向肺尖方向扩散可以形成由脏胸膜及壁胸膜线包绕的肺尖部帽状透亮区,很容易被误认为气胸。与气胸不同的是,此征象所显示的胸膜线不规则,均为双侧发病,有明确向颈部扩散的证据,且不随患者体位而发生变化。有时纵隔积气需要与内侧气胸及心包积气鉴别。对于纵隔积气,气体不随患者体位发生变化,而气胸则会随体位变化气体量增加。对于成年人,心包积气较纵隔积气少见,气体局限于心包腔内。
单纯的纵隔积气通常为良性临床过程,但对于内脏穿孔或气道撕裂者可以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气胸及低血压,气胸由纵隔胸膜破裂所致,低血压由静脉血向心脏回流障碍引起。
纵隔积气由各种原因引起,X线片可做出诊断。在侧位胸部X线片上,可显示提示纵隔积气的动脉周围环征,也可观察到纵隔积气的其他征象。
(陈英敏)
参 考 文 献
[1]Agarwal PP.The ring-around-the-artery sign.Radiology,2006,241(3):943-944
[2]Hammond DI.The“ring-around-the-artery”sign in pneumomediastinum.J Can Assoc Radiol,1984,35(1):88-89
[3]Zylak CM,Standen JR,Barnes GR,et al.Pneumomediastinum revisited.RadioGraphics,2000,20(4):1043-10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