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膀胱内结石

代膀胱内结石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膀胱结石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Palmer报道Kock膀胱结石发生率为16.7%~26.5%,而Hautmann′s报道1组回肠膀胱术363例,储尿囊发生结石者仅2例;盲升结肠代膀胱术结石的发生率为4.7%。5.各种异物滞留在代膀胱内可产生结石,最常见的是留置尿管。1.代膀胱结石患者多数无自觉症状,仅有部分病人可有储尿囊部位疼痛及血尿,疼痛多在代膀胱体局部,不向它处放散。

代膀胱结石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Palmer报道Kock膀胱结石发生率为16.7%~26.5%,而Hautmann′s报道1组回肠膀胱术363例,储尿囊发生结石者仅2例(0.5%);盲升结肠代膀胱术结石的发生率为4.7%。

【原因】

1.盲升结肠代膀胱术或回肠可控膀胱术的储尿囊内有肠黏液积存、尿液滞留导致感染。目前认为由感染而致的感染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其成分主要为磷酸镁铵和碳酸磷灰石。

2.储尿囊内分泌脲酶的细菌感染会产生磷酸氨镁结石。

3.高尿酸症可引致结石,血高尿酸症的原因有①饮食:95%的患者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过多,致血尿酸升高,尿中尿酸排出量增多。②酗酒:因乙醇在体内代谢使丙酮酸转为乳酸,血乳酸增高可抑制尿酸的排泄使血尿酸上升。③高血压:高血压者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尿酸排除量降低,使血尿酸升高。④肥胖:肥胖高血脂患者多有血尿酸升高。

4.合并高血氯性酸中毒或肾盂肾炎患者易发生肾结石、代膀胱结石。

5.各种异物滞留在代膀胱内可产生结石,最常见的是留置尿管。进入代膀胱内的植物性、金属性、矿物性等物质均可诱发结石,异物所形成的结石往往先被尿中的黏蛋白附着,然后逐渐沉积形成结晶盐,同时异物又易继发感染而诱发新的结石层。

6.输出道梗阻。一般情况下尿中有晶体、细胞、甚至微结石形成,如没有尿路梗阻,上述物质即可顺利从尿中排出,否则,便滞留于代膀胱内继续生长发展成尿石,同时梗阻又可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1.代膀胱结石患者多数无自觉症状,仅有部分病人可有储尿囊部位疼痛及血尿,疼痛多在代膀胱体局部,不向它处放散。

2.约1/3的代膀胱患者尿液中可有脓球及白细胞数增高,尿pH值下降。

3.B超及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病情允许时可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结石的大小及数目。

4.尿常规及X线检查,显微镜下可见尿酸结晶。单纯尿酸结石可透X线平片,故不显影,但如合并草酸钙或磷酸钙成分而形成混合结石则X线平片可显影。

【治疗】

1.体积小的结石可经输尿管肾镜以异物钳取出,结石直径<3cm者,可用气压弹道碎石或液电碎石治疗,尽量不采用开放手术取石。

2.结石体积直径>3cm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经输出道用气压弹道碎石,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或电视腹腔镜下切开代膀胱取石。

3.开放性手术取石仅适合于代膀胱反复感染、输出道狭窄、易出血等无法使用内镜观察的病例。

【预防】

1.多饮开水,定期(每周2次)清洗储尿囊内的肠黏液。在手术后初期,可用导尿管插入储尿囊,以5%碳酸氢钠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储尿囊。

2.积极防治泌尿系感染。

3.定期用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代膀胱,以清除脓性尿液,患者自行导尿时,应将导尿管用消毒液消毒后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