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膀胱感染

代膀胱感染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代膀胱的感染并非早期并发症,术后晚期亦可发生。1.盲升结肠膀胱内积存的黏液会阻塞导尿管而使残余尿增多,残余尿量逐渐上升,排泄不畅易导致代膀胱感染,并可逆行至肾脏。严重时可有体温增高等全身感染症状。3.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条件者术后应每3~7d用无菌盐水或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肠膀胱”,清除黏液及沉淀物。

尿流改道后尿中细菌检出率可高达74%,多为无症状性菌尿。代膀胱的感染并非早期并发症,术后晚期亦可发生。可控性尿路改道术后菌尿比较常见,储尿囊感染病原菌可为肠道内的任何一种或多样细菌。有人对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3年追踪研究发现;21%的患者尿菌落计数>105/ml,其中66%为大肠杆菌,24%为变形杆菌,10%为表皮葡萄球菌。

【原因】

1.盲升结肠膀胱内积存的黏液会阻塞导尿管而使残余尿增多,残余尿量逐渐上升,排泄不畅易导致代膀胱感染,并可逆行至肾脏。

2.术后反复导尿或输出道梗阻。

3.代膀胱内结石。

4.储尿囊不断分泌的黏蛋白往往附着大量细菌。

【临床表现】

1.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多为细菌毒素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所致。表现为突然出现尿失禁,恶心、呕吐、低热、尿频、尿急及代膀胱所在处及其下方疼痛,输出道内灼痛不适等。严重时可有体温增高等全身感染症状。

2.尿液浑浊,黏液成分增加。

3.残余尿多时局部可隆起,导尿管引流不通畅。

4.由于储尿囊受尿液刺激,即使无感染者尿常规也表现为白细胞增多;但可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表现加以判断。

【治疗】

1.根据医师经验和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用生理盐水,也可用1∶5 000的呋喃西林液500ml代膀胱内冲洗,每6小时1次。

3.多饮开水,卧床休息,避免食刺激性食物。

4.口服碳酸氢钠1.0g,3/d可降低尿液的酸度,缓解代膀胱痉挛,亦可口服泌尿灵(黄酮呱酸盐)解除痉挛,减轻排尿刺激症状。

5.经上述处理后若症状不消失,尿中脓细胞继续存在,培养仍为阳性者,应考虑细菌耐药性或有感染诱因,要及时调整更换合适的抗生素,延长应用时间以期彻底治愈。感染控制后,尤其是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膀胱炎治愈后,需做详细的泌尿系检查,寻找并解除梗阻,控制原发灶等。

【预防】

1.术前严格的肠道准备可防止或减少粪便内的细菌数量。

2.术中用甲硝唑或20%丁胺卡那霉素盐水反复冲洗储尿囊,可降低术后代膀胱内感染率。

3.告知患者及家属,有条件者术后应每3~7d用无菌盐水或1∶5 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肠膀胱”,清除黏液及沉淀物。

4.出院后,嘱患者导尿时应注意无菌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