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属损伤性输尿管狭窄,占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0.3%~1.0%。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在泌尿外科医源性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因】
1.患者前列腺体积过大,尤其是中叶肥大显著,术中未能清晰辨认输尿管开口。
2.前列腺肥大合并慢性膀胱炎,有大量小梁形成,术中视野欠清楚,输尿管开口辨认不清者。
3.术者经验不足,解剖关系没有弄清就盲目电切。
4.术中注意到输尿管开口,但在操作过程中不慎损伤。
5.电切环伸出时,未切前列腺组织,无意中脚踏了电凝开关,此时电极位置恰好在输尿管开口处,导致输尿管开口处损伤后形成瘢痕性狭窄。
6.电切术后膀胱炎及输尿管开口处炎症未得到彻底控制。
7.行前列腺电切的同时又行钬激光膀胱碎石、或气压弹道碎石术,结石粉碎过程中损伤了输尿管开口。
8.原有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病变,术前未发现;或术前存在膀胱结核及输尿管下段结核,未能做出诊断及处理就草率手术。
【临床表现】
1.输尿管开口损伤后的梗阻症状是逐渐出现的,早期表现为患侧下腹部疼痛,时有畏寒、发热、尿痛、尿频等症状;中晚期多有输尿管梗阻症状,表现为患侧腰部胀痛、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
2.B超提示:患侧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输尿管开口处狭窄。
3.静脉造影示: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狭窄,患侧肾显影不良。
4.膀胱镜检查:患侧输尿管开口狭小或无法辨认,有的细如针尖或完全闭锁,用F3号输尿管导管甚至硬膜外导管逆行插管无法进入。
5.MRI扫描:可以显示梗阻部位,尤其是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技术对输尿管梗阻定位诊断更好,是代替创伤性检查的可靠方法,而且简单易行,只需禁食1餐,无其他特殊禁忌证,不受肠道气体的影响。儿童及不能耐受静脉造影患者可作为首选。
【治疗】 近年来,腔内技术的发展为损伤性输尿管开口狭窄提供了新的途径,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气囊扩张、经内镜钬激光内切开,或应用冷切技术内切开、输尿管支架管扩张等方法治疗,如仍无改善,可考虑开放性手术。
1.输尿管开口狭窄处直径<0.3cm者,可行输尿管开口成形术,术后置双“J”管引流;如输尿管开口处狭窄段长度>0.5~2cm者,可行输尿管再植术。
2.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
1.本病主要在于术中预防。在行膀胱腔内电切术或其他治疗(如膀胱内钬激光碎石,膀胱肿瘤电切等)时,要注意防止输尿管开口处的电灼损伤,尤其是对前列腺中叶过度肥大并膀胱小梁增厚的患者,更应确定输尿管开口位置后方行手术。
2.在前列腺电切前,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如纠正泌尿系感染,诊断有无膀胱结核、肿瘤等。
3.必要时,可在手术前先插入输尿管导管,然后再行电切,尤其是合并膀胱多发性肿瘤、腺性膀胱炎及前列腺中叶肥大突入膀胱内较甚者。
4.对于前列腺中叶过度肥大者,术中可先切除两侧叶、后叶,最后切除中叶;亦可先将中叶两侧凹陷处各切一沟槽,继之将中叶峰顶切除,待两侧输尿管开口清晰可见时,再彻底切除中叶。
5.遇到中叶肥大的患者,可请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指导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