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尿道内切开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尿道冷切术后并发症的9%~11%。
【原因】
1.术中因尿道炎性水肿、充血、出血所致的解剖关系不清,盲目操作所致。
2.术中因瘢痕组织过多,电切除时把握不准致使局部切除过多、过深,损伤了尿道肌层及尿道海绵体。
3.冷切过程中造成的假道。
【临床表现】
1.冷切开术中见阴囊突然肿大,并呈进行性增大,主要是因术中冲洗液外渗所致。
2.用F16号注射针头刺入阴囊皮肤内有大量液体涌出。
3.冷切刀镜下观察可见冷切开处有灰白色疏松样网状结构,缺乏致密瘢痕组织及尿道黏膜征象。
【治疗】
1.立即终止手术,并向尿道内置入三腔气囊尿管引流膀胱尿液。
2.用F16号注射针头在阴囊皮肤上行多点穿刺,深达皮下组织,外加无菌纱布包扎阴囊,并将阴囊托起。
3.亦可用尖刀将阴囊皮肤切开0.5~1.0cm小口,置入小纱布条引流(或橡皮引流条),一般术后2~3d多能自行吸收,水肿消退;待2~3个月后可再行内切开术。
4.保持耻骨上膀胱造瘘管通畅。
5.选用敏感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注意阴囊渗漏处经常更换敷料,防止皮肤感染。
【预防】
1.术中注意缓慢进镜,保持视野清晰。
2.内切开时注意切开不可过深,每次切开瘢痕组织时不可过厚过深。
3.注意不可切成假道,前进过程中在有细小孔道时,应先插入细输尿管导管或硬膜导管作指引,直到插入的输尿管导管内有尿液不停流出方可确定进入膀胱内,此是防止误开假道的有效方法。
4.可向膀胱内注入亚甲蓝,按压膀胱时亚甲蓝可达闭锁尿道的近端,术者可向染色最明显处中心位切开。
5.有耻骨上膀胱造瘘口者,可用尿道探子从膀胱造瘘口内先找到尿道内口,再将探子伸入至后尿道闭锁尿道的近端,同时活动尿道探子尖部,术者从冷切镜下观察到尿道探子尖部“活动点”或“凸出点”处做切开,此方法可防止切入假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