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全身麻醉期间引起反流和误吸:全麻诱导时病人意识消失,咽喉部反射差,失去呼吸道保护性作用,一旦发生反流极易发生误吸。
2.术前和麻醉剂相关辅助用药,如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使胃和食管括约肌张力下降,胃肠排空延长,胃内容物滞留,病人咳嗽或挣扎时腹压增高而易反流和误吸。大量误吸可造成窒息死亡,或引起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
3.在全身麻醉建立人工气道或机械通气时,易使吞咽反射受损,防御功能下降,吸入带菌的分泌物造成肺部感染,有的学者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术后因伤口疼痛不敢用力咳嗽,或被动体位,呼吸道的分泌物不易排出,阻塞气道造成肺不张和继发性肺部感染。
5.高龄、肥胖或原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高于正常人群的数倍或数十倍。
6.术后创伤,大量补液、严重休克等。
7.昏迷病人。
8.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口眼歪斜,不服从医务人员管理者。
【临床表现】
1.术后48h后出现咳嗽、多痰、呼吸困难、发热、肺部闻及湿性啰音。
2.X线胸片显示肺部有片状阴影(浸润性阴影)。
3.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4.痰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
【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尚未出来之前,可选用能控制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般厌氧菌的药物,如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或第三代头孢类药物,也可选用氨曲南加、万古霉素等。
2.呼吸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鼻面罩无创性机械吸氧,使血氧分压维持在较理想水平,至少使paO2维持在60mmHg,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高浓度(50%以上)氧吸入尚不能维持paO2在60mmHg水平,或paCO2>45mmHg,pH<7.30时,则考虑建立人工通道(经鼻或口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支持。可采用控制或压力控制通气模式,一般的容量控制模式设置有关参数:潮气量8~10ml/kg(450~550ml/次)呼吸频率16~20次/min,分钟通气量为8.5~9.5L为宜,过大潮气量(>15ml/kg)易发生容量性损伤,但过小的潮气量(≤6ml/kg)若不用镇静药和肌肉松解药的情况下,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过快,而呈现呼吸和机械预设频率极不协调的对抗现象。病人表现烦躁、多汗和心率增快。通常在机械通气状态下病人的呼吸率>25次/min者,多数为通气量设置不足。在高浓度(>50%)给氧下,血气监测paO2仍低于60mmHg时,要加用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或其他特殊通气方式。PEEP可以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肺的顺应性,使萎缩的肺泡复张,降低肺内分流,改善通气/血流比例。但PEEP会影响血流动力学,降低心排血量使血压降低。因此,必须调节PEEP值使其对血流动力学和心排血量影响最小,而氧合效率较好。通常情况下PEEP值从小开始(2.5~5mmHO2),根据血气和血压情况逐渐提高,PEEP值在10mmHO2内比较安全,过高(>15mmHO2)对循环功能有影响,同时也增加气压伤的概率。临床上为了防止氧中毒,通常给氧浓度≤50%,使paO2维持在60mmHg,氧饱和度≥90%比较合适。
3.循环支持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使全身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渗透到间质和肺泡内,除导致氧弥散障碍外,还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在用呼吸机正压通气时,由于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而加重循环障碍,使全身其他脏器灌注不足。此时本应补充液体支持循环功能,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肺的间质和肺泡水肿严重,则应严格限制入量,甚至加用利尿药以减轻肺部水肿。因此,对休克者应在严密观察下,根据中心静脉压侧定结果,决定补液量和应用多巴胺类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以保证全身重要器官血循,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与否一直有争议,因为它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很早就有人用它在ARDS的治疗中缓解临床症状。但在长期的观察中了解到,它即不能阻止ARDS的发展,也不能降低病死率,反而明显增加了感染机会,延长了外科伤口的愈合时间,增加其他并发症。因此不主张常规使用皮质激素治疗ARDS。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皮质激素在肺损伤的早期阶段,即全身性炎症反应阶段有作用,因而主张早期应用甲基泼尼松龙1~3d后停用,尤其对骨折所致的肺脂肪栓造成的ARDS有作用。
5.营养支持:泌尿外科大手术后同样需要营养支持,使伤口早日愈合。术后肺部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ARDS时,更需要营养支持,因患者此时处于高代谢状态,必须给予足够量的能量和蛋白质。对不能接受鼻饲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并且给予镇静药或肌松药以减少代谢的消耗。还应重视酸碱度和电解质失衡以及血糖的调节,使机体的内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利于疾病的恢复。
6.病因处理:手术后的创口疼痛影响患者的咳嗽和排痰,久之可引起肺内感染,因此,良好的手术操作、保证切口Ⅰ期愈合,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而切口感染和延期愈合必然增加肺内感染的机会。当术后肺部发生感染时更应重视对局部切口的保护,争取切口早日愈合是防止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肺部感染者气管、支气管内痰量较多,病人因切口疼痛久不能及时将痰液咳出,此时应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轻叩患者背部)。吸痰一定注意无菌技术,不能直接将吸痰管插入鼻孔,而应将患者鼻孔用1∶1 000苯扎溴铵棉签消毒2~3次,并将鼻孔内的分泌物擦洗干净后,才能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吸痰(紧急情况例外),更不能先用吸痰管吸口腔内的痰液后,接着将其插入气管内吸痰液,以免增加气管、支气管感染的机会。
【预防】 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