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移植术后肿瘤并发症的常见类型

肾移植术后肿瘤并发症的常见类型

时间:2023-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移植术后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占少年组恶性肿瘤中的首位(52%)。非肾移植组受者的肿瘤发生率显著高于肾移植组。有20例的PTLD病例是在患者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的。移植术后平均发生时间为142个月,未见儿童期发病。该肉瘤在成年肾移植和少年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2%。以肝细胞癌为主,多见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约38%病例血清学检查可发现HBV感染的证据。少年组患者中多见,发病早,约占肾移植后肿瘤的3%。

肾移植手术后并发肿瘤的类别不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所患疾病的种类以及病程有关,而且与术后免疫抑制的类型、时间、某些病原体(特别是EB病毒)、乙肝病毒(HBV)密切相关。

美国、新西兰和苏格兰的有关研究中心报道,肾脏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部分受者发生了网织细胞肉瘤。在一组移植受者中,出现了几例同一种罕见疾病不可能是偶然情况。Penn和Starzl(1972年)报道,在持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7 581个肾脏和179个心脏异体移植受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了间质瘤。31例中28例为淋巴网织瘤,其中20例是网织细胞肉瘤,4例是其他淋巴瘤(3例未分类,1例为淋巴肉瘤)。鉴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原发性淋巴网织瘤罕见,在移植受者中,11例淋巴网织瘤主要发生在脑和脊髓,这一事实被人们关注。Penn在移植受体中,记载了49例实体淋巴瘤,其中23例(47%)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在免疫抑制移植受体中,网织细胞肉瘤发生率的升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保守地估计,它至少比相应年龄非移植人群的发生率高100倍。

Penn(1974年)叙述了170例器官移植受者中重新患癌的情况。在移植后6个月到10年之间,可能重新患癌者占5%~6%,皮肤癌是最常见的上皮病变,且往往呈多发灶。Penn提供的另一组资料显示:从l976年秋天到2006年9月的30年间,在10 151例器官移植受者中共发现10 813个肿瘤。将其中年龄≥19岁的9 639例患者划为成年组,≤18岁的512例患者划为少年组。成年组中发现10 286个肿瘤,少年组中发现527个肿瘤。少年组患者肿瘤发生的时间中位值早于成年组患者。

(一)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紊乱疾病(PTLD)

是移植术后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占少年组恶性肿瘤中的首位(52%)。非肾移植组受者的肿瘤发生率显著高于肾移植组。在肾移植组中,PTLD一般发生在术后47个月,而在非肾移植组中,平均只要17个月。PTLD的诊断,在肾移植组中为17岁,非肾移植组中为8岁。大约有84%的PTLD发生于儿童时期。有20例的PTLD病例是在患者死亡后的尸检中发现的。

据报道,在273例PTLD患者中,有5例为霍奇金病,4例为伯基特淋巴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其余263例为PTLD,包括大细胞淋巴瘤、网织细胞肉瘤、免疫母细胞瘤和其他各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紊乱。以往这些疾病均被归类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在进行免疫源性分析时,发现绝大多数为B细胞源性的(87%),其次为T细胞源性的(10%),B、T细胞混合源性的为2%,其他源性的不足1%。在这些病例中,35%局限在一个器官或一个部位,75%分布在多器官或多部位。在所有的年龄组中,脑是最易受PTLD累及的器官。约有32%的病例PTLD波及移植物本身。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PTLD发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在肿瘤组织内已能找到EB病毒的基因组DNA组分。

患者淋巴网织恶性瘤之所以有较高的发生率,可有以下3种解释:①人体的免疫监视机制可对抗白血病病毒促淋巴瘤细胞的作用,这种机制被抑制;②在移植受体中,淋巴网状恶性瘤的发生可能是由于硫唑嘌呤和类固醇对淋巴网状细胞的致癌作用。因为该类药物几乎在所有患者中都使用;③采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治疗的非器官移植受者,发生淋巴瘤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二)肾移植术后皮肤、唇部癌

占成年组患者第一位、少年组患者第二位的肿瘤。发生肿瘤的时间为肾移植术后的5.5~292个月。在少年期移植的受者中,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26岁。主要为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黑素瘤与混合癌。分别占皮肤、唇部癌的53%、19%、12%、16%。SCC与BCC的比率,成年组中为1.7∶1,少年组中为2.8∶1。少年组中黑素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年组。在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中,成年组中绝大多数来自SCC。而在少年组患者中,各种肿瘤发生转移的机会均较高。在病死的患者中,成年组中有59%来自SCC;少年组中的8例病死病例中,5例是SCC,3例是黑素瘤,有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三)肾移植术后肉瘤

肉瘤(除外卡波西肉瘤)也是移植术后常见的肿瘤之一。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肉瘤、脑脊膜肉瘤、软骨肉瘤和癌肉瘤。肿瘤发生的时间较早。占儿童移植术后肿瘤的4%,成人移植术后肿瘤的1%。

(四)肾移植术后会阴部、外阴部癌肿

该癌肿包括发生在男女外生殖器、肛门、会阴部皮肤及筋膜的肿瘤。主要见于肾移植受者。女多于男,男女比率在少年组患者中为1∶8.5,成年组中为1∶2.3。移植术后平均发生时间为142个月,未见儿童期发病。癌肿常为多发、多灶性,可累及肛门、阴道及宫颈等。至少发现11例患者有尖锐湿疣病史或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史。

(五)肾移植术后Kaposi肉瘤

该肉瘤在成年肾移植和少年肾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2%。其发病较早,在成年患者中有59%的病例主要累及皮肤和(或)口咽部的黏膜,约73%少儿患者则多累及内脏。发现2例患者为HTV阳性。病死率约64%。

(六)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

在成年和少年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和3%。以肝细胞癌为主,多见于肾移植术后的患者,约38%病例血清学检查可发现HBV感染的证据。

(七)肾移植术后白血病

少年组患者中多见,发病早,约占肾移植后肿瘤的3%。主要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八)肾移植术后头颈部肿瘤

可发生于舌部和口底,可累及腮腺、齿龈和颚部,临床上比较少见。

(九)肾移植术后脑部肿瘤

肾移植术后并发脑部肿瘤多见于肾移植术后2~5年,常见的肿瘤类型有恶性胶质瘤、胶质瘤和神经外胚层肿瘤。

(十)其他肿瘤

如卵巢癌、睾丸癌、乳腺癌、膀胱癌、食管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及肺癌等,较少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