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穴原则 选穴原则是指选用腧穴的基本法则,它是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根据腧穴的分布和主治作用来进行选取穴位的。
(1)近部取穴:是在病证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腧穴,多用于治疗病位比较局限和体表部位反应明显的病证。例如鼻渊选迎香;口角歪斜选地仓;耳鸣选听宫穴等。
(2)远部选穴: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处的腧穴。具体使用时既可选本经穴,也可选相表里经脉或其他有关经脉上的腧穴。例如胃病选足三里(本经)、公孙(脾经)、太冲(肝经)、内关(心包经)。
(3)对症选穴:针对某些全身性的疾病或个别症状,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选穴。例如祛痰选丰隆;退热选大椎;安神选神门;筋病选阳陵泉穴。
2.配穴方法 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是指选用身体前面(胸腹)的腧穴与身体后面(背腰)的腧穴进行配伍的方法。如胃痛选胃俞、中脘穴。
(2)左右配穴法:是以经络循行左右对称、交叉、交会的特点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左右配穴法可以用左右同取的方法,也可以用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方法。如腹泻选双侧天枢穴,左侧面瘫选右侧的合谷穴。
(3)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是指选用人体上身部腧穴与下身部腧穴相配合取穴的方法。如牙痛,上取合谷、下取内庭穴。
(4)表里配穴法:表里配穴法是以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作为依据的配穴方法。如呃逆属胃气上逆,选用脾经腧穴公孙。
(5)远近配穴法:是“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的配合使用,亦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配穴方法。一般近取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取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如胃病取中脘、足三里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